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建军  仇怡 《生产力研究》2006,(10):117-118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由此,“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部地区应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加速崛起步伐,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的突破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庞英 《财经研究》2004,30(11):106-113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进步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确定有形贸易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间的数量关系:二者高度相关,进口贸易每增加1%,区域技术进步率提高2.76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每增加1%,技术进步率提高4.243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进口贸易.这对于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贸易开放是影响区域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10年区域技术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0LS方法从总体和地区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样本中出口和FDI对区域技术效率均不具有促进作用,但进口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在区域分组中,出口和进口对中部地区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部城市化水平较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城市群发展不够,严重制约着中部全面崛起。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背景下,应按照构筑多元化区域增长极的思路,积极构建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培育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及成长三角,促进中部各省省域内、省域间联动发展,从而推动中部整体崛起。  相似文献   

6.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中部崛起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近年来相当部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那么如何促进中部崛起?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突破口。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东部经济区来讲还非常弱,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针对这些不足,并结合对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等与中部经济发展相对的实证分析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崛起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中部崛起中区域热点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区域热点是中部承接东部传统产业转移和增强中部地区内聚力的需要;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是构建中部区域热点的首选之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区内外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建设及强化一体化机制是促进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成长为区域热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市场分割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开放具有多重的性质。开放经济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国家层次上的开放经济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开放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地方利益的驱使是导致区域保护和区域经济分割的重要诱因,市场分割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带来国民利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采取战略性调控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开放和区际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技术经济》2011,30(8):44-50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很强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的发展通过提高储蓄率与储蓄一投资转化比率而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则使生产扩大产出增长,并通过金融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本与R&D资本水平的提高.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在货币化金融化发展较早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能够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从而发展更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试图在全面理解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和论证,并提出中部崛起的区域金融发展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黄敬林 《经济师》2005,(11):27-28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区域构建理论,以及邓小平同志的创造性发展,进一步论述了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把我国区域经济理论构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区域理论对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目前普遍认同的3种中部崛起的战略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指出了各自的局限性。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并探讨了中部区域创新战略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内涵,明确了其对中部崛起的重要现实意义。随后从4个方面阐述了中部区域创新战略的发展思路,并针对目前中部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区域软实力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如果要实现有自身特色性的崛起,就要在提升"硬实力"的基础上,还要提升"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性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了较好的进行区域发展的研究,本文将引入软实力这一概念,主要探讨软实力如何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并且结合湖北省特点提出提升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胡晓鹏 《财经研究》2007,33(5):72-83
文章以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为研究起点,以产业的双重开放为基本线索;在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相互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借用价值创造理论和贸易理论构造了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指标、产业对外开放指标和产业对内开放指标;进而以统计性描述的方式展示了这三项指标在中国8大区域间、17个产业间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与价值创造能力关系的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蒋瑛 《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33-135
科学发展是协调的和谐的发展。东部的率先发展始终是华夏大地劲吹的东风,西部大开发使共和国相对落后的这块土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振兴东北使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科学发展同样也为古老神州的中部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经历了“塌陷”、“觉醒”到“崛起”,秀姬的中部必将挺直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抒写改革开放三十年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耦合和空间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以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协调发展进程,并使用空间莫兰指数、GeoDa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耦合协调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全国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两者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大提高空间。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沿海省份先行提高,中西部地区后起发展的模式,并且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形成了长三角和京津地区高值集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速发展的对比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全国经济增长的“盆地”,被喻为“中部塌陷”。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中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地区能否在发展战略上实现创新。本文就造成中部塌陷的成园以及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研究——兼论毕节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泽龙 《经济与管理》2010,24(12):89-91
多元化的世界演绎了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国岩溶贫困山区典型——毕节模式,是毕节试验区社会整体发展的轨道逻辑,是基于毕节区域社会的内生性特质建立并成功运行的,其对中国岩溶贫困山区尤其是西南贫困山区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