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篆刻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以石料、木料、金属等为材料,将汉字(主要是篆字)用专用刻刀雕刻其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有朱文、白文之分,体现一种中国民族个性的艺术美感,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是书法艺术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设计艺术的形式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虹  许佳 《中国市场》2011,(15):51-52
美,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人们对美的概括与表达。本文从形式美的产生、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在设计艺术中各个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形式美对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经营》2009,(6):109-115
家居墨香,时尚摆件。“时尚书艺”作品在内容,选材,设计,款式、布局.章法、包装上及写作者本身的趣味上皆有讲究。在生活化的同时感受到传统艺术氛围和时尚气息,打通了当代时尚潮流和传统书法艺术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书法以文字书写的形式成为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形成、结合汉字所蕴含的艺术美与设计的关系,探讨了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平面设计要吸取书法艺术中的精髓,在设计中注入民族色彩和文化意蕴,使平面设计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代又一代书法曾使多少爱好者们如痴如醉、如颠如狂,墨池笔家,呕心沥血者有之,童颜白首,他好俱忘者多之,坐则划地,睡则划被者更甚之。确实书法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是很少有其他艺术形式能够比拟的。中国书法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书法艺术愈来愈显示出其独有的美的特质,但主要表现在流动美和空白美两个方面。“流动”显示其可视的动态气韵;“空白”显示其内涵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6.
传统书法与现代平面包装设计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古老的书法艺术已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现代包装设计在中国仅有二三十年的光阴,一新一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继承书法艺术中的优秀传统,吸收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创新。试图从现代平面包装设计和传统书法艺术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指出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从书法艺术中吸收营养或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纪念品具有材质类、艺术美、功能美这三大审美特征,其材质美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为良好的性能。二为形状、色彩、色泽、纹理等现象的美。其艺术美是熔绘画艺术美、书法艺术美、雕塑艺术美以及编织、刺乡、蜡染等等艺术美于一炉的工艺美术美,其功能美包括纪念性功能美、审美性功能美、实用性功能美。  相似文献   

8.
<正>大型吹雕艺术玻璃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灯光下,都会让人感到造型独特、质感华贵、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种具有时代性、高雅性、美观性的新型产品。大型吹雕艺术玻璃系列产品突破了传统玻璃工艺在立体展示上的局限性,使玻璃的造型可塑性更大,线条流畅多变,色彩细腻丰富,生动地再现艺术审美风格,彰显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三维动画艺术特征,并对其简短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进而分析了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之上的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三维动画艺术具有技术美、运动美、造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的主要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三维动画艺术特征,并对其简短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进而分析了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之上的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三维动画艺术具有技术美、运动美、造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的主要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桑林 《中国报业》2012,(4):245-246
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艺术教育的美育教育正是通过对学生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挖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健康发展。作为美育教育的基础,艺术鉴赏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举世瞩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阶段的艺术界、书法界、设计界享誉盛名。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始将书法艺术元素运用于实际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并获得相应的教学成效。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书法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设计艺术和水墨文化元素,成为现阶段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重点。为此,针对书法艺术元素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不断提高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具有多种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观念中书法艺术品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建构中国园林环境艺术整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者在布置环境时,如果将作品与其展示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即能产生“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的艺术效果,超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达到增值扩容的效应;反之,则削弱黯淡了各自的光辉.本文尝试阐述了书法与园林环境结合的重要性、艺术原则、表现形态、简要历程和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7,(11):55-55
高玉海,字号:天道子。1957年生于河北鄂州市,从事书法篆刻三十余年。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其倡导书法艺术多元化独具创作出中国牌坊书法字体,全面开创性地提出,“把中国汉字艺术打造成为天下第二奇观和汉字书法艺术是宇宙万物载体的两个新理念。”其书法作品被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全德华人总会,世界CEO总部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15.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正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和超越为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超越艺术与客体世界;艺术与观众二元对立的弥和性:艺术家的设计、作品的自足、观众的参与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性: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在装置艺术作品中能够灵活运用新媒体艺术将取得非常吸引人的现场气氛和出乎意料的表现效果.中国的奥运会开幕式就是这类作品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由赣南客家民间匠人手工打制的锡器曾经满足了赣南世世代代客家人的物质需求,赣南客家锡艺向我们叙述了一种客地即将逝去的生活方式.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因具有其历史的传承性特征,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特征、实用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性特征,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物收藏、人文研究、艺术欣赏价值.赣南客家锡艺形成的环境是其发展的基础,品类众多,具有实用之美、工艺之美和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的一个窗口。学生透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自然是这扇窗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载体,让传统艺术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杨理 《中国市场》2010,(18):130-130,133
现代人们对美的需求随着生活在不断地进步、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提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有的审美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在室内装饰设计上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传统美学在社会上不断升温,古楼兰文化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艺术多元化且互相渗透的今天,应该保持传统美学自身特色,并不断吸收众家之长不断发展自身的文化艺术,尤其是古楼兰文化艺术,并将这些艺术很好地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华商》2010,(5):62-62
由《华商》杂志社、《艺术中国》杂志社、润唐艺术馆联合发起的“湖湘艺术走近湘商”活动于4月30日上午10:30在湖南映像潇湘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华商》杂志执行主编易令华、《艺术中国》杂志副主编刘犁、润唐艺术馆馆长萧健与湖南映像潇湘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筱芳在启动仪式上签署协议并形成战略联盟。这标志着湖湘艺术尤其是湖南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湘菜艺术将以整体形象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李沫  段亦凡 《商展经济》2023,(15):56-59
当前,在活动中应用艺术美学已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研究发现:艺术美学不仅可以增强展览的品质和内涵,也可以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满足感;应用艺术美学需要艺术审美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及不同参与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在实践中,艺术美学主要体现在展品布置、场馆环境、光影效果、音乐声效等方面,通过创新美学设计,可以为会展活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艺术美学应用也要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通过定位群众真实诉求,为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有效路径。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