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虚假宣传行为的理解及监督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法律含义在理解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时,要重点把握“引人误解”,正确处理“引人误解”与“虚假”的关系,不能将“引人误解”看作是“虚假”的定语,更不能认为必须同时具备“引人误解”和“虚假”两个条件的宣传才构成虚假宣传行为,二者应该是辩证的统一,即虚假的宣传一定是引人误解的,引人误解的宣传在形式上不一定虚假。只有明确了引人误解与虚假的关系,才能准确认定现实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虚假宣传现象。这也正是《反不正当竟争法》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竞争秩序的立法宗旨的体现。“引人误解”是把握什…  相似文献   

2.
《反不正当竟争法》第5条第4项规定了"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第9条第1款规定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以下将"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通称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以"引人误解"和"虚假"作为并列的法定要件的,因此,宣传内容"虚假"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必要条件。该法第14条对商业低毁行为的规定也要求"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即只有用于低毁竟争对手的事实是"虚伪"的,才构成商业诋毁行为。由于虚假宣传的事实与虚伪事实实质上是同义的,商业低毁行为都是通过宣传的方式实施,商业诋毁行为往往…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规制虚假宣传行为,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范不正当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立法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过于简单,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上对这一问题认定的模糊和不确定。通过对国际上的有关规定的研究,探讨我国当前对虚假宣传行为立法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引人误解的宣传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所宣传的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购买决策的宣传。引人误解的宣传是以消费者、用户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即使宣传的内容是真实的,只要产生了误导之后果,就应理解为该宣传是引人误解的宣传。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其表现形式是指广告及此外所有的其他宣传方法。“其他方法”的范围是根据“广告”范围的宽窄来定的,…  相似文献   

5.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四)项有禁止‘”J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泊{J规定,第9条有禁止利用广告或其地方法“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第(六)项有“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所谓的“虚假表示”和“虚假宣传”本质上部是一刊事,为方便起见,在本文中两者是通用和混用的。“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虚假表示”以及“引人误解的表示”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不是没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在“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中,引人误解的表示即为虚假表示;有人认为,“引人误…  相似文献   

6.
针对元旦、春节期间市场活跃,仿冒、误导等违法行为表现突出,经营者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特点,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于1999年冬至2000年春组织一次仿冒行为、误导行为的专项整治。这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下列违法行为: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②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行为;④对商品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的行为,特别是利用乱排序、乱评比的结果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行为;⑤不…  相似文献   

7.
引人误解     
引人误解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误导行为的重要概念。如何判定一个行为是否引人误解 ,直接关系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首先 ,必须明确什么是引人误解。引人误解就是通过广告或其他手段向人们传递超出其字面含义的信息 ,因而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或联想 ,具有欺骗性。引人误解与表述或表达的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没有绝对的、直接的联系。形式上是真实的表述都有可能引人误解 ,而明显的夸张 ,却不一定构成引人误解。其次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表现形式很多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对真实情况作含糊其辞的表述 ,…  相似文献   

8.
陆剑清 《上海商业》2011,(12):39-40
日前,上海市工商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向味千拉面公司发出处罚听证告知书,称味千拉面公司构成"经营者利用其他方法,对商品的制作成分作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相似文献   

9.
去年下半年,我局根据国家工商局和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工作部署,把查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公平交易执法的突破口,特别对利用无效评比(或变相评比)结果、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TfT击力度。当你打开电视欣赏节目或阅读报刊、杂志时,当你走进商场、批发市场选购商品时,各类“第一”铺天盖地涌入你的眼帘,甚至同行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出现几个“第一”。比如“全同城市VCD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最具竞争力民族品牌第一名”、“98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全国质量第一”等。诸…  相似文献   

10.
一、案情 2010年,A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发现,个体工商户李某是某品牌种子销售商,销售的种子包装上对种子的产量表现及种子性状作夸大性、虚假性的宣传,欺骗误导农民消费者购买其经销的种子。工商机关在查实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认为当事人是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种子的产量表现及种子性状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五、怎样理解“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这种行为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2.
赵素欣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04-305
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广告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和原则。但是近年来,面对暴利的诱惑,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不惜代价大量制造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得以肆无忌惮的粉墨登场。若任由其泛滥,会破坏我国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虚假广告已成为中国的一大公害,治理虚假广告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切实解决当前广告立法、执法和司法中的问题,使商家不得利用广告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做到依法做广告,依法管广告,严厉打击商家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才能使广告业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规范商家们的经济行为,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免受虚假广告之害。  相似文献   

13.
工商广字[2005]第1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规范和加强对商品包装物广告的监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商品包装中,除该类商品国家标准要求必须标注的事项以外的文字、图形、画面等,符合商业广告特征的,可以适用《广告法》规定进行规范和监管。二、包装物广告内容违法的,除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以外,按照以下原则定性和处理:(一)包装物广告含有虚假内容的,依照《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虚假广告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处理。对于认定为含有虚假内容的包装物广告,应当立即停止广告的发布。可以责令…  相似文献   

14.
刘兴  陈林 《商》2013,(20):207-208
销售误导是指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欺骗、隐瞒等方式,对保险产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说明行为的通称。本文引用了泰州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对泰州人身保险市场银行代理渠道销售误导现象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产生这一突出现象的原因,最终提出解决此类特殊误导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上海市工商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向味千拉面公司发出处罚听证告知书,称味千拉面公司构成“经营者利用其他方法,对商品的制作成分作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此前,味千拉面公司曾在菜单和官网上宣传其面汤“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数十倍”,由于味千拉面公司实际销售面汤的钙含量与其广告所宣称的相差巨大,因而涉赚虚假夸大拉面钙含量.根据《反不止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据此,上海工商黄浦分局向味千发出了上述告知书,而味千拉面公司亦表示愿意接受及执行工商部门的决定及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郭臻臻 《消费导刊》2009,(12):152-152
虚假宣传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甚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因而也就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虚假宣传宣传行为的概念、方式、认定、危害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能对虚假宣传行为这一概念有个宏观层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等"字规定的"等内"与"等外"理解记得在一次行政规章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不少人对于法条中的"等"字规定的理解提出了"等内"与'等外"的说法。举例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在这一规定中,法条在列举了七项虚假宣传的内容后,又用了个"等"字。对于"等"字如果存在等内与等外的不同解释的话,那么,按照"等内"的解释,虚假宣传的内容只限于法条所列举的,即"等"字将虚假宣传的事项限制在其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趋尖锐,广告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表现得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告主柱广告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主要有: 1.利用广告,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价格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广告宣传中的商品或服务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居民周某在该市洪山区l流动报贩处购得一份《市场时报》(第1016期),该报售价1元,其封面上有“48版”的文字标示。周某阅读后发现,该报实际只有44个版面,与其封面上标称的48版相差4个版,他认为,市场时报社多标报纸版数的行为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属于欺诈行为,遂于1999年7月12日诉至法院,要求市场时报社赔偿其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我国市场领域的各类活动中,虚假宣传是一种常见的和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市场领域虚假宣传的规制,可查处利用广告方法之外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扩大了查处的范围,并提高了行政处罚的力度。但由于是初次立法和客观情况所限,该法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列举等方面还不全面,对虚假宣传规制亦有不足。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修订相关内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