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售经营中的商圈战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经营中的商圈战略问题朱李明一、商圈的基本概念商圈(Tradingarea;Marketarea),是西方商业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据日本的一些商业经营类工具书解释,商圈又称商势圈或购买图,是指零售店铺或商业街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或者来店顾客的地域范...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城市商圈的概念商圈,又称商势圈,是指零售店或商业中心的服务能力所能覆盖的空间范围,或者指来店消费顾客居住的地理区域。商圈理论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称为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地理论,即以商店中心地为中心,以最大的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辐射能力为半径,形成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圆形区域。城市商圈是商圈理论的延伸和应用。城市商圈是一种商业集聚的中心地,是具有一定辐射范围的众多商业网点的集中地,是高密度的商流、客流、物流、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圈的时空动态性述评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传统商圈理论对于研究商业企业,特别是研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辐射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商圈的概念不应只是服务于单个零售企业,而应该看成一定空间商业企业的集聚,随着集聚产生了商圈内和商圈间的相互竞争,并对商圈时间动态性和空间动态性产生了深刻影响。商圈不仅随着经济周期、季节和生命周期等时间因素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各种外部和内部空间因素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商圈测定与零售业店址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圈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也就是零售商店吸引顾客或获得营业的地理区域范围.零售业是地利性产业,商圈与零售商的经营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论零售商主观努力程度如何,零售商店吸引顾客或获得营业的地理区域、范围对零售商的经营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地理位置的优势会给零售商带来高收益,因而店址的选择是零售营销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5.
浅谈零售商圈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商圈也称商势圈,它是指企业吸引顾客的范围,如某店能吸引多远距离的顾客来店购物,这一顾客到商店的距离范围,就称为该企业的商圈。因此可以把商圈定义为:在现代市场中,零售企业进行销售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零售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 零售企业科学确立商圈范围,有以下现实意义:一是可用于新建企业的选址。企业的选址必须以选择适当的商圈作为基础;二是可以具体了解消费者的构成及其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经营方针;三是可以深入了解本企业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四是可以决定怎样进一步开设分店和连锁店。 零售商圈具有比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大中企业的商圈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主要商圈,或称基本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本区域50%左右的消费者来本店购物;次要商圈,位于主要  相似文献   

6.
商业集聚是一系列零售店铺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空间上的联合会产生1+1>2的经济与创新的双重协同增值效应,提升城市商圈的综合实力.而商业集聚印象是消费者对集聚体客观实在的感知,是商业集聚体竞争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本文基于M-R模型和“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对商业集聚印象影响消费者口碑传播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情感和顾客认同都充当了部分中介作用,而顾客认同对口碑传播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更为显著;消费者情感不仅对口碑传播具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顾客认同对消费者口碑传播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砀山县零售商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零售商业企业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入手,对砀山县零售商业企业的空间结构和市场格局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首先将砀山县零售市场网络分成节点、线网、市场区三个研究层次,进而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市场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确定砀山县零售商业空间网络节点序列,划定市场网络类型区,找到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网络优化对策,最后形成未来砀山县零售商业布局思路和布局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圈及其动态发展--兼论北京南城商圈及其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洪涛 《商业时代》2002,(12):10-12
商圈又称商势圈(Trade Area),通常是指一个零售店或商业中心的营运能力所覆盖的空间范围,或者说可能来店购物的顾客所分布的地理区域.一般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商圈是一个具体的区域空间,是一个大致可以界定的地理区域;第二、商圈是一个具体的销售空间,同时又是一个具体的购买空间,而且,这个地理区域空间很容易在地图上标示出;第三、商圈内各种销售辐射力和购买向心力构成一个类似物理学中的"场"的"商业场",商业活动就是在这个商业场中进行.一个具体的商圈的构造应由"点、线、面、流"四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全球性商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为扩展商圈范围,提升企业竞争力,跨国商业企业往往选择那些有优势的区位,以达到策略的可实施性与目标的可实现性.文章基于零售商业区位理论,对沃尔玛超市进驻浙江省金华市进行微区位选择与竞争力分析.研究发现,沃尔玛超市的区位选择具有远角区位或紧邻远角区位的优势,具备较好的顾客可视性、易接近性与区域展示性;与金华市其他购物中心相比,沃尔玛超市的区位集聚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沃尔玛超市要进一步扩张商圈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还必须对区位选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克服公交线路方面的障碍,摆脱地下停车场的限制,并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商圈理论简介在理论上,商圈也称购买圈、商势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形成辐射,对顾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围或区域。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商圈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以中心地为圆心,以最大的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辐射能力为半径,形成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11.
<正>商圈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顾客的辐射范围。零售业是地利性产业,地理位置的优势会给零售商带来高收益,因而店址的选择是零售营销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经济数学的运用,为商圈的测定,提供了更加理性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2005,(10):37-40
中国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 组织化程度低:行政区割、数量繁多和分散经营.中国商业零售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的,因此有较强烈的地区属地限制,由于区域格局,中国商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少有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更谈不上全国性的大型商业企业,以致于形成了大量分散经营的小型零售企业和店铺群.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认为,店铺选址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店铺选址只能在城市商业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因此,城市商业规划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长期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论述了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的关系,提出城市商业规划既要遵循商业集聚与经济合理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原则,实现城市功能的活力与多样化.文章还探讨了我国城市商业规划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国零售商业网络现存的空间结构不均衡、选址不合理等问题,从零售商业企业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入手,对零售商业的空间结构和市场格局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提出了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模型优化零售商业空间结构的方法。并以安徽省砀山县零售商业企业为例,基于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分析砀山县零售商业空间结构规划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网络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商圈理论"和"组团理论"等基础上,提出了"团带式"商业规划模式,并以北京市平谷区"十二五"商业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该模式应用的六个支撑要素,即一个区域在具备交通干线、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辐射区域、商业人才和商业项目等六方面要素的有力支撑时,可以应用该模式进行商业规划.利用"团带式"商业规划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区域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引导区域商业由中心式分布向均衡式分布过渡,改变在组团核心地带商业过于密集和人口过于拥挤的现状,并预防其交通过于拥堵、生活环境趋于恶化等问题.该研究对于科学制定区域性的商业发展规划,提高城市商业的服务功能,提供了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全渠道零售正在重塑门店与顾客的空间互动关系。基于零售商圈理论,从零售商、顾客双重视角出发,实证探究全渠道零售对门店吸引力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开展全渠道零售后,门店吸引力随着空间距离衰减的规律仍然成立,但衰减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不再严格遵循传统引力模型显示的“长尾衰减”,表现为“线性衰减”,且衰减速度明显放缓;全渠道零售显著扩大了门店的核心商圈范围,即全渠道的吸引力相比实体渠道的空间辐射范围更广;随着到店距离的增加,门店的顾客更倾向于成为“全渠道顾客”,且同等条件下全渠道顾客相比实体渠道顾客的光顾行为受空间距离约束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7.
商圈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圈的概念据学术界的考证,普遍认为起源于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893年发表的<南德的中心地>一书,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心地理论",认为不同等级的城市作为集散商品、服务周边居民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而其所辐射的范围则构成该"中心地"的"市场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商圈的类型与选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商圈,其功能定位、辐射范围等有所不同,对各类商圈的区位、功能等特征、影响因素和层次体系作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商业管理部门的规划和商业企业的选址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商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选址现象引起了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参考了商业集聚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城市中主要商店街进行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后得出:商业企业的集中选址源于因相关企业集聚引起的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特定消费需求膨胀而可能带来企业利益的增加及消费者购买效率化产生的购物模式的拉动。特定商业集聚内的店铺特性及消费者需求特征吸引了具有相似特性的店铺在这里集中选址,进而引起了互补型商业企业的合作及替代型商业企业在集聚区域内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商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选址现象引起了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参考了商业集聚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城市中主要商店街进行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后得出:商业企业的集中选址源于因相关企业集聚引起的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特定消费需求膨胀而可能带来企业利益的增加及消费者购买效率化产生的购物模式的拉动.特定商业集聚内的店铺特性及消费者需求特征吸引了具有相似特性的店铺在这里集中选址,进而引起了互补型商业企业的合作及替代型商业企业在集聚区域内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