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票据危机     
作为中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票据产生于企业商品交易赊购赊销时的书面凭证——企业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实现货币与商品的暂时分离,是商品及劳务交易因信用交易而产生的一种债权债务书面凭证。近年来,中国票据市场超常规发展,票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考察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货币供应量、实际产出和物价的关系可以用交易方程式MV≡PY表示,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决定一国一定期间价格水平从而影响产出的因素,不是货币存量M,而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M·V)——货币流量。新货币主义学者弗里德曼曾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一国的支付习惯,有关交易的财政金融制度等原因,使它具有一种高度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他根据美国近百年来的经济统计资料,算出美国货币流通速度每年递减约百分之一,但在正常情况下,相…  相似文献   

3.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10,(21):18-19
目前各国货币的价值基础是各国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与劳务的国际竞争力超强,该国的货币势必会趋于升值,而目前我国正处于这种"升值通道"中  相似文献   

4.
林华 《西部论丛》2004,(2):68-70
作为中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票据产生于企业商品交易赊购赊销时的书面凭证——企业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实现货币与商品的暂时分离,是商品及劳务交易因信用交易而产生的一种债权债务书面凭证。近年来,中国票据市场超常规发展,票据融资已成为许多企业的资金生命线,备受企业经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超供给与资本物匮乏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浅析谭金平一、引言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量增加,而物品与劳务数量未成等量增加,或增加得少,导致货币数量多于商品、劳务数量的总和,影响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改革至今的通胀状况是呈上涨趋势的,且一...  相似文献   

6.
一、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是商品均衡与货币均衡的有机统一,它们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示来直观地表示: 我们称这一图示为宏观经济的运行四边形,其要旨是: 1、商品的供应量形成对货币的需要量,因为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是由进入流通的商品量所决定的,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一定,那么商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总是保持一定的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怎样来抑制通货膨胀,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它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在单位时期的变动率.这里的一般价格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指标.实践中经常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8.
何洋 《发展》2007,(9):40-41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它包括商品产出量的增加、劳务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指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得到普遍接受、持有者很容易用它去交换世界各国商品的性质。要准确衡量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必须把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综合考虑。以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来衡量,美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际货币,全面发挥了国际间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轶楠 《魅力中国》2010,(33):17-17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从保险市场上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以一定的货币支付能力为基础,消费者愿意、能够并且打算购买的商品数量。衡量保险需求的常用指标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总量、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保费收入总量、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的值越大,表示保险需求越大。本文主要以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参考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对河北省财产保险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中的两个主要项目之一,用于统计商品、劳务和单方面转移等国际收支活动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商品的进出口是经常项目交易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包括绝大多数可移动货物在跨国交易中所有权的转移。有时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但商...  相似文献   

12.
方抗 《特区经济》2005,(5):314-315
一、理论回顾。货币需求真正作为一种专门的理论是上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建立的。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认为,货币需求数量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愿意而且能够持有的货币的数量。人们收入可以以现金的形式持有,也可以购买金融债券,现金具有流动性,金融债券可以获得利息。而人们普遍具有流动性的心理偏好,之所以有此偏好,是因为人们持币主要有3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相似文献   

13.
曾宪标 《特区经济》2004,(9):133-133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流转税,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的纳税额为企业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差额,即就交易增值部分按规定税率计算纳税。由于它的课税对象是增值额而非商品或劳务的全部价值,避免了各流转环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广泛使用的货币。国际货币的趋势同一国货币的演变相类似,一直在变化。金本位、银本位和其他商品本位存在了许多世纪,而后逐步被淘汰,由更方便使用的各国纸币所取代。国际货币经历了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商品货币形态在19世纪以前,互不信任和相互分割的世界以实物商品作为它的货币——交换媒介。凡是结实耐用、便于运输、易于估价、供应量稳定的商品都可作为货币使用,这一货币形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采用价值低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由于其…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交易准则的颁布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非货币交易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非货币交易准则首先要对非货币交易事项有明确的认定,其次应当明确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上市公司通过利用我国非货币交易准则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利润操控,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文章将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非货币交易准则中的现象,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以期对完善非货币交易准则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汇率决定理论中的存量观点与流量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是开放条件下联结经济体内部与外部的枢纽性变量,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开放经济各个欠的因素的影响。汇率本身的双重性质,决定了两大类因素对它的影响更为突出,一方面,汇率是一种货币表示的另外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它是与实体经济相区别的货币层面的一个变量,由于的货币面中相互作用的主要变量都是存量性质,例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价格水平、利率、资产总量等等,因此从汇率的货币属性展开的分析大体上可归之于存量分析,另一方面,汇率又是反映经济体与外界发生商品与资本流动时兑换比率的变量,这一兑换比率关系不论货币介入与否都是存在的(例如,扣除货币因素之后得出的实际汇率(ep*/p)就是用本国商品数量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当不存在的货币因素是,上述兑换比率主要就取于实体经济的状况,例如资源禀赋、劳动生产率、消费偏好、时间偏好等等,这些因素体现在经济运行中就是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进出口、资本流动等反映特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状况的流量指标,因此从汇率的实体经济尾性展开的分析大体上可归之于流量分析,存量因素以量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不同时期的存量的变化量就形成了流量,所以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它们之间毕竟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反映了对汇率的两种不同考察视角,因此,构成了江率决定理论的两个最有影响的源流,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只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两种分析思路相互消长、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陈潇宇 《发展》2012,(7):69-69
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是一种普遍被人们接受且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但是,现实的货币远远超过了其本职属性,有的人或国家不是为了公平交换,而是充分发挥货币的超级力量,达到控制、干预别国经济和政权的目的,造成世界经济的剧烈动荡和局部战争,这就超越了货币本身的职能。本文从三方面初探货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常常通过货币购买力来给各国经济排列座次。原因很简单,同样是1美元,它在俄罗斯能够比在美国买到更多的劳务和商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商品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账户制度,即期货交易者把资金存入商品期货经纪公司一一开立保证金帐户。期货交易者可按保证金多少来买卖一定数量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品种不同,所需交易保证金多少也不同,交易所需最低保证金由期货交易所制定。期货交易所根据市场风险情况会随时提高交易保证金,特别是当期货交易品种接近交割月份时,期货交易所会大幅度提高交易保证金。稳健的期货经纪公司可能要求交易所需保证金略高于商品期货交易所要求的最低保证金。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的基于微观视角的包含两币的局部均衡模型中引入交易货币,发现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的决定因素依次为:卖方市场结构、出口品差异化程度、出口国所占目标市场份额、其他出口商的计价策略和汇率的稳定性.在同质性商品的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的非同质性会导致货币垄断计价.其中,进口方货币的垄断计价地位较为稳定,出口方货币垄断计价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