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市场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商品交换要通过货币来进行,因而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货币运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商品的运动,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货币(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在价值总量上的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平衡。  相似文献   

2.
关于供求规律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一阶段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理论的研究中,忽视了对市场商品流通特有的规律——供求规律的研究。在讨论市场调节的根据时,一般只把它归结为利用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缺陷。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供求规律的内容及其与价值规律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供求规律?有的同志认为供求规律是商品供求平衡的规律,有的说是商品供应一定要适应商品需求的规律,还有的说是商品供求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物资——主要指进入流通领域的、来自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它进入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之后,给物资战线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积极组织市场的物资供求平衡。这不仅对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有重要意义,而且,从长远来说,由于物资供求平衡是国民经济各项比例关系平衡的物质基础,因而,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适度投机的作用与过度投机的危害在期货市场上,所谓投机是指一种对市场动向加以预测,并伺机利用价格的波动而获取利润的行为。期货市场本意是为那些对实物商品感兴趣的生产厂家和贸易商进行套期保值而设立的,其基本功能有两个,即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和发现商品未来价格。但这两个功能的实现,光靠套期保值者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投机者参与,适度的投机活动在期货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关资料表明,在套期保值交易中,大多数进行的是卖出套期保值。因此,如果没有投机者的参加,在期货商品买卖的总量上就不能平衡,更不用谈在不同价位上的平衡了。  相似文献   

5.
消费品购买力,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的货币总额。它反映了市场上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总量。研究市场供需平衡,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只有一个需求总额是不够的,必须了解消费品的需求构成,也就是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所谓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就是指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货币向市场购买吃、穿、用、烧、住等各类生活消费品的分配比例及其内部的构成。它反映了市场上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情况和各类商品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因此,它是安排市场,合理组织和分配商品货源,平衡市场供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消费行为分析消费需求与供给是推动经济运行的两股社会力量,这两股力量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内部的矛盾和竞争集中于市场上,并在市场的这个交汇处通过价格的涨落来平衡供需关系,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计划经济不可取代的“自然”动力。下面仅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消费者某一时间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等诸因素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个人消费需求函数为表示。式中:Qdx──商品X的需求量;Px──商品X的单位价格;──商品X的互补商品的单位价格;──商品X的替代商品的单位价格;I──个人收入;T──个人偏好及其…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挤的均衡发展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国民经济均衡指标体系中,商品供求总量平衡、财政收支平衡、货币供求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主要指标。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挤既是实物经济,又是货币经济.所以货币均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货币均衡总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货币的运行会经常地处于通胀或通缩即非均衡之中。这就客观要弄清通胀或通缩产生的原因.并在冷静分析其效应特点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政策,以促使国民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正常运行,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全面分析2002年以来的供求平衡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对于确定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及其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的总量平衡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已有明显改善,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社会需求依然是  相似文献   

9.
(一) 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表现为社会供求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对立的方面表现在: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不仅在总量上存在着脱节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社会供给是由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需求则表现为由统一的价值形态所体现的货币购买力,它可以随着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构成的变化而随时转化为任何商品,因而社会供求之间,在物质构成上也存在着脱节的可能性。社会供求矛盾的统一性表现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总是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平衡的对立统一运动。但是,社会的供给与需求从对立的阶段到实现统一、平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欧其珍 《经济问题》1995,(10):23-26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两重性欧其珍当前经济理论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质认识不一致,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就是劳动力整体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劳动力商品市场;另一种认为劳动力市场就是非商品性的劳动力的流动市场。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其片面性,要...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所谓调节市场,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措施,主动地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和价格,缓和供求的紧张状态,防止价格暴涨暴跌,以利于市场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社会、市场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调节市场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专指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市场的供求和价格的状况,自觉地依据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主动地、有计划地通过各种调节经济的系统,采取必要的调节手段和调节措施,对整个市场或某类商品的供求和价格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不只是缓和供求的紧张状态,防止价格暴涨暴跌,以调剂供求、平稳物价为限,更重要的是要组织社会商品的供求平衡以稳定市场局势和改善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这种结合又表现为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台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的划分。本文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结合程度的三种状态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现实可选择的结合程度大体上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就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和主要微观企业、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由计划手段进行调控,同时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计划不可能顾及的一些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实行市场调节。第二种状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并重。这主要表现在宏观上两种调节的比重大体相当。同时也表现在微观企业活动的一系列“双轨”形态;国营企业既接受计划指令,获得计划配给的原材料、动力,生产按计划价格调拨的计划产品,也接受市场需求信号。从市场上购进原材料,生产按市场价销售的产品。这样,计划经济的调节和市场调节在企业这个落脚点上互相影响,同时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社会,商品的价值隐含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或自然资源的价值,亦或两者的价值兼而有之。社会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隐含在商品中的劳动力价值的明显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自然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商品外在的使用价值的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这就是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的实质。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既是市场经济社会构成的原始法则,同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最基本的理尊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仅仅是一般的商品市场;在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条件上,市场不仅仅是一般的商品市场,而是表现为诸  相似文献   

16.
劳动生产力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始终提供相同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无关。这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本质关系。然而,随着商品经济阶段的发展,竞争使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后,在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范畴上,这一本质关系表现出了复杂的不同现象。另外,伴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出现的价值量的增加的事实,也使劳动生产力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虚假的不确定的现象。但是,现象都不能否定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结合商贸流通业的自身特点,当前我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部分商品供应紧张现象将继续存在 根据对下半年600种重要消费品和300种重要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监测分析,有41.3%的生活资料和8.2%的生产资料供过于求,有53.2%的生活资料和74.6%生产资料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社会,商品的价值隐含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或自然资源的价值,亦或两者的价值兼而有之.社会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隐含在商品中的劳动力价值的明显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自然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商品外在的使用价值的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这就是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的实质.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既是市场经济社会构成的原始法则,同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价值决定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关系有些文章认为,《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分析单个商品时提出的,只是就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来说的,不考虑社会需要量。这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分析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商品总量时,就提出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察价值决定,不能不考虑商品的社会需要量,因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要决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