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日元汇率连续走低,多次创下1998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月25日,日元兑美元最高汇率达到134.93,再创新高。有舆论预测,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有可能跌至140日元到150日元兑换1美元的境地。日元为何大幅贬值面对日元的急剧贬值,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反应十分强烈。有的称此次日元贬值为日本在新世纪采取的一次经济上的“珍珠港式袭击”,是一场金融阴谋。纷纷指责日本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经济强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寻找“替罪羊”。那么,日元为什么会在去年11月开始突然急剧下滑?一个原因是受美国经济下…  相似文献   

2.
<正> 据监测研究,在人民币与港币、日元、美元的汇率变动关系中,今后几年人民币处于相对贬值的趋势中,日元处于相对升值的趋势中;美元、港币相对稳定,但较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多发阶段,较日元会有贬值的多发阶段。 在上述四种币种中,日元是操纵汇率变化的主要币种,减少风险的工作应在掌握日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尤其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日元兑美元汇率连续突破多个心理关口,一度达146日元兑1美元,半月间,日元贬值幅度超过10%。6月17日,美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抛出约60亿美元后,日元汇率回升到136日元兑1美元,并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以来,由于日元升值,不仅对日本自身经济有较大影响,而且对与日本有密切经贸关系的我国也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中日贸易的现状和日元升值趋势的分析后指出:人民币对日元在近期内也会相对有所贬值,即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将利于我国改善中日贸易的逆差状况,但其所起的积极作用不能高估。为此本文提出我国对日贸易策略的选择应该是:提高我对日进口价格需求弹性;调整债务结构,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大力吸引日商直接投资,在不减少我利用外资总量基础上,起到减少我对日的债务、避免因日元升值而产生汇率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元急剧升值加重债务国的负担 从1993年2月开始到现在,日本出现了战后第四次日元大幅度升值。这新一轮日元升值,不仅冲破了100日元兑1美元的心理界线,使日元汇价进入两位数时代,而且在3、4月间日元汇价连续刷新纪录,4月19日竟打破80日元大关,创79.75日元兑1美元的战后最高纪录。 日元如此急剧升值,反映了日美经济矛盾日趋尖锐化。由于日美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对日本的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状况未见改善迹象,促使美国不断压日元升值,进而达到抑制日本出口,开放日本国内市场的目的。当前美元兑日元的汇价变动,  相似文献   

6.
一、全球汇市波动格局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15% 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呈不同特征(见图1)。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且升值速度逐年加快,截至08年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5.37%。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也呈现波动变化,人民币对欧元贬值10.72%,对日元升值5.95%。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截至7月15日,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一度跌至1∶116.26,比2月下跌了13%;对欧元的比价也由2月的1∶1.1485下跌到6月底的1∶1.0040,跌幅达12.3%。如果以美国同世界主要贸易国家的货币一揽子汇率计算,美元汇率已经下跌至去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短短几个月内贬值超过12%。曾经强势的美元到底是怎么了?美元的贬值,比任何一个金融信号都更强烈地刺激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原因美元贬值,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金融市场就曾…  相似文献   

8.
闫畅 《国际市场》2002,(2):12-12
新年伊始,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就狂泻不止,较去年年底的跌势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去年9.11事件算起,日元累计贬值达15%,近期已跌到1美元兑135日元左右.至此,市场对日元的后市仍旧不看好,最悲观的估计可能会下探到1990年来最低点1美元兑150日元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前攀钢作为跨国企业的雏形已现,对拥有的外汇资产、负债如何有效防范其风险已成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仍是属于不可兑换货币,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也间接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价值。200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日元、澳元等币种兑美元的汇率升值达20%~30%,使得国内企业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幅度不低的贬值,而以日元、欧元计价的负债则大幅升值。  相似文献   

10.
国内某一出口公司在一个月后有一笔500万日元的外汇收入,但该公司需要日元货款转换为美元进行结算该公司可以在一个月收入日元时再将日元兑换成美元,但他担心曰元在这个月内贬值,到期换汇时,美元会相对减少,产生损失,因此其财会部门来电中国银行咨询该如何避免汇率变动风险。  相似文献   

11.
长不大的侏儒--日本政府汇率政策与国家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日本经济不景气乃至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往往是蓄意引导日元贬值。最近,日本政府很多官员公开发表意见认为日元应该贬值,试图以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某些利益集团也积极要求日元贬值。有些舆论甚至期待日元贬值到150日元-160日元或更多日元兑换1美元。在目前的情况下,日元采取贬值的做法,乃至国际核心货币国家(美元)默许日元如此大幅波动,似乎对日本经济有利,甚至是在帮助日本政府寻找恢复经济的出路,而实际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9,(12):27-27
我在3月5日写的博客“为什么人民币现在还不升值?”最后部分写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启动升值需要等待契机:第一、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第二、美元“回光返照”结束,重回贬值通道。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商界》2008,(5):12-12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至于升值多快、均衡点何在,则主要看美元能够贬值到何种程度;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步伐还没有追上美元贬值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近来,日元急剧贬值令整个东亚不安. 从2000年11月以来,日元走势呈现罕见的单边下挫态势.2001年12月27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132.04,为1998年10月初以来的最低点.仅约一年,日元就异乎寻常地贬值了15.8%,进入2001年12月以来,日元跌势更为汹涌,月内跌幅超过了6.5%!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民币的两面性——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让人们大为不解。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9%。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猪肉、蔬菜、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升值和贬值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词汇,看似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广场会议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便在持续大幅度地上升。1994年曾一度突破美元兑100日元水平。今年以来日元又继续攀升,4月4日在东京外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比价终于冲破90日元大关,而4月中旬达80.15日元左右兑换1美元。刷新了东京外汇市场的最新纪录。日元升值曾使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大幅度地增加,但是,那均是在1美元兑100日元以上实现的,而在日元升值到目前的这种水平,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是否能继续扩大,这是人们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05,(6):58-59
且不谈人民币什么时候升值,升值幅度有多少,我想知道如果升值,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可能面临高达27.5%的关税惩罚。5月18日新增的美元港元、美元日元.美元英镑等品种8种外汇交易品种.使得新一轮升值舆论再度沸沸扬扬。且不谈人民币什么时候升值.升值幅度有  相似文献   

18.
<正> 近期日元的连续大幅度贬值,加剧了此次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1998年6月12日,纽约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的收盘价为1美元兑换144.25日元,创下了7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价的最低点。与1997年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产业贸易结构新变化去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到去年末,升值约50%。今年势头更猛,突破1:140大关,至5月底,升值达70%。日本是个贸易大国,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日美汇率急剧波动,必然会造成日本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诱发市场的转移,同时也给我制成品出口带来机遇。表现在: 机遇一:日元升值,迫使日本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工制成品进口比例大幅度提高。去年,日本总进口额为1264亿美元,比1985年减少2.4%(因为日元升值,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但制成品进口额为528亿美元,比1985年增加31%,占当年进口总额的41.7%。从数量上分析,总进口增加13%,其中制成品进口增加25%。两个增长速度都是1974年以来最快的。日本进口结构正从过去以燃料、原料为主,转向以加工制成品为主。  相似文献   

20.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2):24-25
10月28日人民币加息后,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一次抬升,“热钱”汹涌而来,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与否?如何升值?再次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