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胡双庆 《广西电业》2012,(11):89-90
乔治三岁那年,父亲在一场乡村马术比赛中不幸丧生。此后,乔治与母亲相依为命。父亲死后,家里的状况一下子变得很糟。所幸的是,乔治是个可爱的男孩,从不让母亲为他担心。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一直过得非常快乐。母亲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妇女,乔治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五岁生日那  相似文献   

2.
伊戈尔·安索夫(H.igor Ansoff,1918-2002),出生在前苏联时代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父亲是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母亲是俄罗斯人,他16岁以前都在前苏联度过,6岁时全家搬到莫斯科,直到16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并在美国史蒂文斯技术学院学习了工程学,取得硕士学位。此后他进入布朗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海军后勤部的一员,担任美国海军与苏联海军之间的一名联络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他在前苏联的生活背  相似文献   

3.
陈润 《现代班组》2013,(2):24-25
1931年,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他的父亲凯斯·默多克拥有《论坛报》集团,默多克两岁时,父亲获得爵士头衔。不过,对默多克教育最多的却是母亲,为了纠正丈夫娇惯、溺爱孩子的错误,她专门在花园里盖一间小木屋,只有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回到大房子里睡觉。她说:"他不仅仅是要适应这些树,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样做会让他变得更  相似文献   

4.
一次坐车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采访,司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坐进车里,司机告诉我们,他在原子能院已经工作20多年了,他的父亲母亲就在原子能院工作,他生在、长在原子能家属院里。一个小时的路程里,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那个大院里种种人事的即兴回忆,而且回忆中夹杂着生动的细节和风趣的故事。这些往事,可能对于九十年代出生、傍着插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朱家. 范仲淹在一座山上的破庙里读书,每天早晨晚上,读书的声音特别大,所以山里的和尚都认识他.他每天只煮一盆粥,粥凉之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姜蒜,拌一点腌韭菜,就开始吃,吃完之后继续读书.后来,范仲淹到应天府读书,继续保持这一习惯,有个"官二代"看他生活清苦,出于好意,就送了些美食给他.他却一口不尝,"官二代"埋怨他,他说:"切粥割齑的生活我过惯了,我怕吃了你的美食,往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相似文献   

6.
交换的理由     
英国有一个乔治家族,曾经开过一个专门制造电器的手工作坊。上个世纪的一场经济危机使他们陷入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工厂濒临破产。身为经理的小乔治为了减轻企业压力,决定裁员。消息传到老乔治那里,他认为此法不妥,让小乔治收回成命,小乔治不服,老乔治当场解除了他的职务。中午,老乔治来到餐  相似文献   

7.
父子之恨     
清风 《IT经理世界》2009,(3):I0031-I0031
《角色》(Character)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的鹿特丹。故事以冷酷开始。父亲是当地的法律执行者,冷血残酷。他强奸了已经服侍他1年多的女管家,怀孕后她离开了,并拒绝了父亲长达1年却始终仅有白纸黑字的求婚。从小备受歧视的儿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希望有父爱,可母亲用沉默扼杀了他一切疑问。母亲告诉年幼的儿子:我们不必和他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他不是这样,父亲在他还不曾懂事的时候就因公致残而瘫痪,至今已10多年时间过去了,他仍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着像植物人一样的父亲。他用爱心和孝道书写着一个美丽的佳话——在广西全州县黄沙河镇供电营业所,有一位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他是所里的一名外线工,他的家就安在供电所内,家里有一位年过80岁的老奶奶和一位像植物人一样常年瘫痪在床的父亲。每天,他跟所里其他员工一样,精神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面试时,社长首先发问:"您替父母擦过身、捶过背吗?"这位大学生很诚实地说没有。社长说:"您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希望您能替父母擦一次身。"该大学生身境贫寒,父亲早逝,靠母亲做佣养他成人,供他上学。平时,他花母亲用血汗换来的钱总是心安理得。当他按招聘企业的要求,为母亲洗脚时,突然发现母亲的脚象木棒一样僵硬。这  相似文献   

10.
父女情我两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广州的外婆家里,一直到十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弟弟们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所以家里有很多照片都是父母带着两个弟弟去公园玩耍时的合影。唯独我,没有留下童年跟父亲一起拍的全家福。这是我多少年来一直留存心底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父亲.母亲我父亲彭湃,1896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祖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1917年父亲东渡日本留学,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接受了马列主义和许多进步的思想,并经历了"五四运动"。1921年,父亲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曾经致力于办教育、办报纸,但后来决心放弃无谓的笔战,而下定决心到农村去开展实际的革命运动。1922  相似文献   

12.
短短几天,在"唯有今宵.北京"时尚盛典举办之前,77岁的乔治.阿玛尼马不停蹄地在北京为他的每一幕戏赶场,这位"时尚之王"所做的一切就是告诉大家:中国,我们要开始发力了。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愿望     
父亲去世时,母亲才40多岁,几兄妹都还在读书,母亲一直都没有工作,一家人主要靠父亲单位发的抚恤金生活。当时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母亲常常在外揽些手工针线活来补贴家用,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更是愁得母亲到处借钱。几年以后,除最小的兄弟还在读书外,其余的都在工作了。  相似文献   

14.
童年是幸福的,也是苦难的 我父亲陈伯吹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里还过着小康生活.我是家里的独子,深受父母宠爱,感到很幸福.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给我讲故事听.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纪念我父亲,名字叫做《难忘的游戏》. 这篇文章写了我父亲怎样给我讲解电的性质的故事.有一个礼拜六,他一直埋头写东西,但是那天下午天黑得可怕,我因害怕,就跑到他写作的房间里去了.突然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一看我哭了,赶快停下笔来,把我搂在怀里.他说孩子别怕,你知道为什么会打雷吗?我说我知道啊,隔壁老奶奶跟我讲过,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之人,天下有谁不孝,雷公就要劈他,所以就打雷了.我父亲听后笑了起来,摇摇头说不是这样.他说打雷是一些云带正电、一些云带负电,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放电.闪光和雷声都是放电引起的.为了让我容易听得懂,他伸出左手说比如这个手带正电,右手带负电,两手拍在一起时就响起了掌声.  相似文献   

15.
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确实是税收促成了计算机的兴起。布莱士·帕斯卡,一个法国税收员的儿子。1624年,他18岁,早已厌倦了等待父亲和他一起玩Le Catch(一种法国游戏)。布莱士的父亲是大家所熟知的税款包收人,  相似文献   

16.
领导艺术论     
如果我们把群体看做是一个人的话,那么,领导者便是这个群体的中枢神经,他直接指挥着群体的各种行为.领导的产生自古即有之.从人类历史上讲,恐怕要上溯列一、二万年前.从母系氏族的母亲到父系氏族的父亲,从部落的酋长到帝王将相,这些都是领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也从原始时期的愚昧无知发展到现在的高度物质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漫长的童年时代,我甚至没怎么见过他的笑脸,他高兴和不高兴的神色,永远都没有直接的表露,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冷峻表情,多年来雕塑一般地矗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虽然要和善一些,但和别的母亲们相比,也还是少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让人肝肠寸断的真实故事:父亲程林祥和母亲刘志珍,背着大儿子程磊的尸体,一步一步走了25公里回家。家在水磨镇,儿子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了儿子。但生命已如风飘逝。父亲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过最后一夜……(见5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种家规,叫萧氏家规:"所谓民主,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有一种教育方式,叫狼爸教育:"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就是一位崇尚"打"出优秀儿女的父亲,萧百佑。尽管他的"狼性"教育遭受质疑,但这位老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不明白,这样的人为何闯入我的生命,带给我如此巨大的痛苦;直至母亲节. 今年母亲节,我人生第一回含着泪,双手紧抱年已八十的母亲.也是人生第一回轻轻告诉她:"妈妈,谢谢你,我好爱你." 一段迟来整整三十七年的话语! 我和母亲一生缘分很淡;不过七个月,母亲把我交给外婆;从此我一面是备受外婆溺爱的孩子,一面是内心孤独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的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