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助于农信社克服信贷管理中的潜在弊端,及时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贷款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是农信社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农信社在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1.分类标准模糊、分类质量难保证。农信社贷款风险分类有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档次,后3个档次为不良贷款。但从分类核心定义的叙述来看,一方面分类标准不够严谨,五个类别间缺工作交流乏明显的区别,无量化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如正常类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与关注类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中的“没有足够理由”与“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没有严格的区别。另一面,核心定义模糊语言过多,如“一些,较大、极少”等等,由于分类无明确,必然在实际工作中带来随意性,贷款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2.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四项分析方法之上...  相似文献   

3.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贷款五级分类的方法之一。它是对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行业、自然社会、还款意愿、银行信贷管理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非财务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有关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停止执行“一逾两呆”分类制度。从两种分类制度“双轨运行”到五级分类全面实施,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风险分类和风险管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比较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制度和贷款风险五级分 类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指出了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在农村信用社推行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增强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制度环境适应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贷款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但要将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分类方法来使用,更重要的是透过五级分类的理念,来指导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预见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7.
吴刚 《时代金融》2012,(29):65-66,72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早已得到全面有效推广,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主观性强,分类结果偏离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各机构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拟在分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并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模式,利用量化技术和科技手段推动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特别是实行五级贷款分类管理以来,各家银行的贷款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识别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银行在贷款风险分析中片面强调财务分析,对非财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面临竞争环境的深入分析少之又少,贷款风险分析不全面,致使贷款风险识别和预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大都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实行“一逾两呆”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这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对于识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和保证国家税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已开始显露其局限性,不能适应银行业贷款风险管理需要。2005年11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04年开始,将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通知》精神,目前,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16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正在试点贷款“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意识与手段的不断提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也在不断改进,从起初的“银行必须对贷款分类”阶段的3~4个等级,到“对贷款定价必须度量风险”阶段的8~10个等级,进入“股东要求有效的风险报酬”阶段的15-20个等级的划分。显然我国现行贷款风险分类为五级已不能满足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贷款风险分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单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国际上通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贷款风险分类体系运行现状看,尽管五级分类制度与四级分类制度已并行运作有两年之久,但由于执行者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对具体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不尽人意的内、外部环境,在部分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基层行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监会宣布:"从2004年起所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同时取消四级分类制度。由此,国际上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从此将成为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纽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革对审计工作有什么影响,怎样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认识。一、贷款风险分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作用从总体上讲,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实施,有利于彻底澄清现有贷款资产质量底数,有利于从偿债能力角度准确衡量贷款风险度,有利于区分不良贷款形成的本质原因,有利于增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和树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从审计角度来认识这次信贷变革,我认为,随着贷款风险分类法的全面推行,必将对今后的审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一)贷款风险分类必将推动大审计监测中心的形成。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商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以及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来看,客户的经营管理、履约纪录等非财务因素已经成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但是对客户公司治理的作用仍模糊不清,公司治理仍然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黑箱”。如何打开“公司治理”这个“黑箱”,对于开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类银行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于是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的“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和几年的试行,笔者发现在贷款分类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管理。从基层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运行情况看,尽管信贷人员基本掌握了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和划分标准等,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清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对传统贷款四级分类方法的革命性创新,确立了以还款可能性为核心进行贷款分类的新理念,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夯实信贷经营基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要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员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 从西乡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经验来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政策界限,规范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程序,统一分类认定政策口径,是顺利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通过检查辅导、并轨考核,增强全体员工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分类工作的措施保障;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是保证五级分类这一先进管理方法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