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需求特点的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并提出了我国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操作取向:一是需要顺势而为,以居民消费需求特点的变化为导向,以消费升级为抓手,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构建产业新体系;二是需要以政府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基础,保障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三是需要重点推进以服务消费为主导、信息消费为引擎、文化消费为支柱、绿色消费为支点的消费领域升级,挖掘产业升级新动力,激活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转换的活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长吉图绿色消费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是绿色产品供给的保证,是发展绿色消费的前提条件,绿色消费水平的稳定发展又会促进长吉图产业的绿色升级。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耗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低成本的绿色产品,使长吉图区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3.
4.
在我国,绿色信贷才刚刚起步,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执行标准,且我国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相对匮乏,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金融的稳定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理论层面分析,进而引出绿色信贷实施的现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财税对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信贷对于保护生态、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完善绿色信贷制度,有必要构建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文章主要从财税的角度来设计这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驱动发展中国家在扩张产业规模的同时,升级效应反而明显弱化.结合逻辑与实证方法,概括出弱化机制是:全球价值链驱动在宏观上引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演化偏离一般路径;在中微观上引致产品的前后向关联不足,抑制上下级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耦合为产业链网,阻碍关联技术的成长与技术链条的拉伸及整合为共生的技术链网体系,导致内在的创新功能缺失,最终使得产业升级效应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均衡型升级思路.  相似文献   

7.
绿色信贷与社会责任——基于商业银行层面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注重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提高"绿色信贷"的市场份额,成为今后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文章从分析实施绿色信贷履行社会责任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入手,指出绿色信贷的战略地位、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强调商业银行要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绿色信贷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互动机制及对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些经济文献对技术创新与需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具代表性的是:熊彼特的“技术创新诱导需求”理论和施穆克勒的“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理论。本文认为技术创新与需求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从反映技术创新和需求动态变化的S曲线中探讨了两者互动的内在机制。这种互动通过一系列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绿色信贷在兴业银行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机制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兴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与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7月我国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以来,商业银行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强。但是,商业银行对高耗能企业的贷款却有增无减。文章从风险预期的角度,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增加高耗能产业贷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商业银行给予高耗能企业贷款源于企业财富门槛和风险门槛,而影响企业财富门槛和风险门槛的主要因素是商业银行对于投资项目成功概率的判定;在长期动态过程中,商业银行对项目成功概率的判定,是基于企业前一期的投资经历。  相似文献   

11.
银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提高了企业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信誉机制使集群企业总体信用增级;分离均衡模型研究第三方治理对两类企业的分离机制,信号显示使集群中的"好"企业信用增级。信誉机制与信号显示的分析表明,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有赖于对特殊主义信任的保留,更需对普遍主义信任的拓展,这也凸显了现代征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升级、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的理解存在分歧,需要厘清内涵。转型的科学内涵“转变效益来源的类型”,不是“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转行”。升级的关键是产业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移动,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三种思路。企业完整的升级路径为:低价无名牌(LPNB)进占边缘市场升级到委托组装(OEA)再升级到委托加工(OEM)与自主设计和加工(ODM)最后升级到自主品牌生产(OBM)。对概念理解上的分歧和明显不同的升级思路折射出理论研究表面化、劳动价值论边缘化、政府掌控经济的思维僵硬化和西方理论崇拜化四个问题,要解决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只有依靠本国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利用外资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两种引资战略为基点,研究外资企业产业结构的定位、发展变化,以及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外包业务的盛行,给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运用Antras的不完全契约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国际外包下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可以立足本国劳动力优势渗入全球生产网络,继而推进人力资本要素,实施区域"圈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推动各种新的信用增级方式不断产生,大大丰富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信用增级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别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其中隐藏的问题,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标准对产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我国物流产业及其不同部门的标准存量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物流产业标准增长有利于产业升级;不同物流部门的标准存量增长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交通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大,包装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小;物流产业标准对不同物流部门产业升级的影响也不一样,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通信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影响力度要比劳动密集型的邮政行业大。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增长速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0-2013年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发文数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the paper analyzes FDI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sue in Shaanxi Provinc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DI has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ree industries added value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FDI has obvious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治理是当前集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指出了产业集群的组织特殊性和治理机制,分析了产业集群治理与竞争力、产业集群治理与动力机制以及产业集群治理与模块化等研究方面的问题,认为通过有效的治理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以期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对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化至关重要。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面板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弱化了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具有"倒逼"机制,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分区域看,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但受资源禀赋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互动机制存在差异。发挥环境规制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