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分析现实的经济行为。目前,互惠性偏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研究发现:互惠性动机对互惠性行为存在着正向的促进功能,雇主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对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促进功能,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和员工忠诚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互惠性偏好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可以为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演化博弈的和谐社会构建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必须超越经济人假设寻找新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完整地提出了"经济人"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济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人"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则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并体现于其经济学著作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的思想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互惠——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管制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导致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并不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二元对立认识,而是源于对"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根本性的认知差异。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经济人"假设的极端化运用,不仅混淆了政府行为与市场主体行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而且给政府管制改革带来了严重的误导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西方的部分经济学家开始利用后现代主义对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这些批判分为三个向度: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但是,在针对经济人假设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时,却面临着坚持理论人本主义与放弃主体性,把经济体系看成一系列没有主体的过程之间的两难选择。多互决定的本体论和切入点的认识论可以化解这个困境,即降低经济人假设在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不再把它作为根基或逻辑支撑点,而只是作为构建经济理论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说明:“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础,在经济分析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其相反的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当代经济学正是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1.
魏江林 《经济师》2008,(1):26-26,28
经济学理论是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文章是在对《国富论》中所包含的经济人假设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构成经济人假设的基础的人本性的利已心的合理性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对人的自利性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理论假设,对经济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仍存在显著缺陷,即仅关注经济行为人的自利本性而忽视人为实现自利目而必须采取的利他方式。经济行为人的本性因其存在于社会中而具有互惠自利的特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自利为目的,以合作利他为方式的表里结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简述“经济人”假设形成过程 ,经过批判和修正这一假设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大厦的理论基石。我国的经济学界对“经济人”假设存在不同的认识 ,尤其在我国建设市场经济是否要承认这一假设的问题上 ,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联系“经济人”假设和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的选拔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问题 ,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不但要承认“经济人”假设 ,而且要以之为基础 ,使之成为制定一系列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回顾经济学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构建出符合当前社会实践需要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对于提高人类经济行为的自觉性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后斯密时代的“管理人”以及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自由人”假设 ,是划分经济学研究范式历史变迁的标志 ,贯穿这三大人性假设的主线是“自由”原则 ,而经济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实质则是对不同“主体自由”的扬弃过程。我们应当以“知识人”假设 ,作为构建当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的异质性:"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经济人”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经济假设,在这两个假设中,人是“同质”的。然而“同质”的“经济人”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既是异质的又是同质的。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异质性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催生了很多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互惠性、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假设,互惠性行为已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之中.作为一种前沿性的管理文化,组织学习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关键性的动力机制.互惠性行为对包括组织学习在内的前沿性管理思想存在着天然的激励功能,从而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作绩效.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基于组织学习中介的互惠性行为的微观经济效应,为我国企业在互惠性环境下进一步强化组织学习、进而超越式地改进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性环境下,组织学习的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输出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励,并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营绩效;同时,互惠性环境对组织学习的推广能力、反思能力与数据库能力没有产生有效的激励,因而在企业运营绩效的改进上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全亮 《当代经济》2008,(11):138-139
经济人假设与性恶论假设都强调了人的自利性,但两者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对于自利性的态度、自利性的克服等观点都有显著差别。但是在不少文献特别是管理学文献中二者却被等同,这导致了对经济人假设的错误认识。本文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信息范式形成的标志,是将近二十年来,一大批以最大化效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分析经济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的出现。这些模型的洞见大大展阔了经济学的视野,是微观经济学的直接深化和广化,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理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新的观点又提出了"道德人"、"复合人"的假设,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也体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笔者在总结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了"中庸人"的假设,力图完善人性假设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对管理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