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议已经提出90年代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小康水平,特别强调要搞10000亿斤粮食。什么叫小康?统计局农调队提出了个意见,说根据全国的计算,到那时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是24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100元。农调队还提出其他方面的一些收入目标数字,主要是生活质量方面,比如说每天食用蛋白75克,恩格尔系数在 相似文献
3.
4.
5.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与《要报》编辑部联合召开了“90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中长期对策”座谈会。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主持了会议。与会者陈吉元、陆学艺、丁泽霁、宋宗水、张思骞、张留征、秦其明、庚德昌、刘福垣、张晓山和韩俊等,就80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教训、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90年代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 相似文献
6.
7.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农业王昭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发展市场农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的目标,实质上包含两个层次,要加以明确的区分。第一是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即生产和交换方式上所要达到的目标。依我之见,这个目标就是高度开放性、社会化的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其次是制度目标。如果说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非人们的选择,那么,制度目标则是可以选择的,但这种选择也要受经济运行方式的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广东改革开放的起步比较早,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13年来广东农村经济一直是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每年以15.8%、农业总产值每年以7.1%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4.7%(扣除物价因素为8.8%)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0.
发育市场——九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改革的成就、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成因 (一)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成绩 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组织与制度创新方面,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以合作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集中度颇高、效率却很低下的传统计划机制随着其组织载体——人民公社的解体,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 相似文献
11.
12.
农村改革与农村货币流通王绍仪,任建民农村货币流通的稳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农村改革,正在顺利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会对农村货币流通发生什么影响?如何保持农村货币流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育农村市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源于农村,农业和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工业和城市改革,这也可以说是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农村改革的最大成就有三:一是家庭承包。家庭承包使亿万农民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整个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破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和工农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闯出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农村改革有些步履维艰。为突破僵局,理论界和实践者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新的出路。笔者无心刻意求新,而是重提一个较有争议的老问题一一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并拟将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加以探讨,对其历史地位、利弊得失及发展对策做些粗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农业经济问题》1989,(8):20-24
一、改革的两条逻辑主线中国的农村改革是沿着两条逻辑主线推进的.一条主线是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获得了财产权利并不断明晰化,这是以农村普遍实行包干到户为契机的.实行包干到户,使我国农民获得了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支配权.由于实行包干到户之初,农民主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所以对出售剩余产品的权利要求还是不强烈的.但是时隔不久,农民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必然会提出改变农产品统派购政策的要求,让他们获得支配剩余产品的权利.循着产权必须不断明晰化的内在逻辑,国家顺应了农民的要求,一个最明显的事情就是对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的冲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税费改革将进人新的阶段,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