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婷 《经济纵横》2007,(3):12-14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如何处理好在同一区域共建这两个系统工程的基本关系,解决目前导致共建进展缓慢的各类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就成为关键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当前,在地方权益的支配下,上游地区采取的仍是以单纯追求区内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方式,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仅是中央政府,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缓慢、新的破坏仍在继续,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将经济带与生态屏障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列系统,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系统中研究,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省,存在着同样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垦区区域和农村区域,与垦区的现代化大农业相比,农村地区的发展则相对落后。尽管许多农村都与垦区农场相邻有着方便学习、借鉴的天然优势,仅仅依靠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政府在初期发挥部分主导作用,创立并实施场县共建模式。事实证明,场县共建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4.
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大力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出台了《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重点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共建,促进粤东西北协调发展.产业共建在这里是指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共同作用下,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布局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对于广东省而言,改变粤东西北的落后面貌,根本出路是使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在同等水平上发展,产业共建是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本文在此背景下,基于产业共建的视角,探讨广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战略.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我国相对贫困现状需要在弱相对贫困线的基础上度量相对贫困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9年四轮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弱相对贫困线上限的变化趋势慢于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这表明基于传统收入比例法得到的相对贫困线会高估相对贫困发生率。数据分析也表明,无论分城乡还是分区域,相对贫困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农村和东部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高于城市和西部地区。样本期间,相对贫困分布的区域集中程度上升,相对贫困发生率呈现从高水平分散向低水平集中转变的特征。因此,重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FDI集聚的模型解释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FD I无论从较大的区域还是相对狭小的区域来看,都呈现典型的集聚特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外资,这三个地区中的相对狭小区域又形成了FD I的产业集聚现象。本文试图通过模型予以理论说明,解释FD I集聚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说明这种FD I的集聚特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特点80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极其迅猛 ,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 ,相辅相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后期同时获得迅速发展 ,并非偶然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虽然囊括了全世界 ,但全球化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跨国公司及其活动相对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泰城  张小青 《经济问题》2007,330(2):47-49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中部崛起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近年来相当部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那么如何促进中部崛起?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突破口。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东部经济区来讲还非常弱,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针对这些不足,并结合对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等与中部经济发展相对的实证分析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崛起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发展区域原发性产业集群,并通过增强区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性来提升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是我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苏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这一典型的区域原发性产业集群是如何实现快速扩张为案例实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示范性创业、区域品牌共建、知识创新与扩散、生产辅助体系共享及政府宏观规划等五条主要的区域原发性产业集群扩张路径的内涵与特征。所提取的经验有可资各地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我国公共投资区域结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区域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生产力指数)在大多数年份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平均增长率下降1.1%;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公共投资经济效率均低于私人投资。提出在公共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减少东部地区比重,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在私人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相应增加东部地区比重,减少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公共投资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桂中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三个城市,同属桂中地区(广西中部腹地),自古以来,这三个城市基本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在我国或广西的版图上,桂中地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经济单元,对外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域内部三个城市之间差异性、关联性和互补性较强,城市紧密相连,资源特色突出,地处广西中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计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并分析8区域之间的产品流动系数。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尤其是沿海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还较低;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处于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相对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分析法的江苏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江苏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进隶属江苏省常州市,是我国民营企业最为集聚、民营资本最为活跃、民营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从中央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这一区域优势,率先在江苏省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实践活动,开启了村企共建新农村的先河,探索出了一条切合武进实际和具有武进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开创了新农村建设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被省、市领导誉为新农村建设的"武进版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对各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东西两翼及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广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002年9月和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分别作出关于加快山区发展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重大决定,通过产业转移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方斌  吴金凤  王波 《生产力研究》2011,(9):84-86,95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仍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太湖地区10个城市发展趋于稳定,并带动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同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性与区域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具较强的相关性,太湖地区的经济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好,而与之距离越远的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弱;前者的市场化程度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后者受城市化的强力推动更多;前者产业结构已日趋成熟,推动人口集聚和高层次人才的增多。研究认为,后者还应从提高区域市场化指数入手,强化产业、人才、资金的市场化推动,及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出台激励性政策,促进长江以北地区和钱塘江以南地区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陆德明  王必达 《经济地理》2002,22(5):550-553,558
文章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尽管因相对落后而成“后发优势”,但在转型期受区域外生变量及内生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后发优势”难以发挥,追赶目标难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就需要排除各种困挠,这不仅要依赖于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支持与驱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自身要寻找、创造和改进吸纳各种发展要素以及形成内生技术资源的领域、渠道、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对全国及六大经济区域1992—2010年间的GDP、银行业集中度与金融中介率进行时间序列检验,分析银行业结构与金融中介化程度哪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显著。在不同经济区域,这一结果存在差异,对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而言,应以调整银行业结构,鼓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而在相对落后的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则应以提高经济金融化程度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