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MEA法回收催化裂化装置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技术的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经过技术改进后,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回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实现老油田的原油增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自2013年投用后能将将烟气中的SO2浓度降低到规定要求,但是运行11个月之后,发现烟气脱硫洗涤塔塔底浆液出现大量结块现象,堵塞浆液循环泵,对烟气脱硫长周期运行照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装置采用D.B.Western,INC甲醛生产技术,通过反应器中的铁-钼催化剂使甲醇氧化生成甲醛和水,从反应器出来富含甲醛的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被顶部进入的工艺水吸收形成甲醛产品。甲醛产品实际上就是力求趋于平衡的可溶性低聚物的混合体。在吸收过程中吸收塔的设计、温度、PH值、填料层循环量大小等因素对吸收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钠碱法脱硫工艺在炼厂催化裂化CO烟气脱硫脱销装置的广泛应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较多的腐蚀问题,如吸收塔腐蚀穿孔、烟囱腐蚀减薄、阀门管道磨蚀,等等,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分析钠碱法脱硫工艺中的腐蚀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吸收塔、烟囱、阀门、管线的选材进行研究,提出非金属材料在钠法脱硫装置应用,以期解决钠碱法脱硫装置长周期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以氨吸收电厂烟道气中CO2生产碳酸氢铵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氨的来源、各种合成氨工艺的能源消耗、附带CO2排放情况和碳酸氢铵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附带CO2排放相对较少,用于吸收电厂烟道气中CO2生产碳酸氢铵肥料,在碳酸氢铵能够有效被植物吸收的前提下能够达到减排CO2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发电厂2300MW机组脱硫装置采用AEE的喷淋塔石灰石-石膏湿式烟气脱硫技术,按设计煤种脱硫率不小于95%设计.脱硫装置于2009年投入运行,在运行时,烟囱出口烟气出现携带石膏现象.经过充分调研,确定"石膏雨"问题主要因锅炉使用煤种与设计煤种不同,烟气量大于设计烟气流量引起吸收塔内除雾器流速过高,除雾器除雾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且由于温度降低,析出含有石膏的浆液.拟在吸收塔上部扩径,增加除雾器区域面积,降低烟气流速,减少被带出除雾器石膏浆液雾滴;另外还在净烟道内加入300℃锅炉二次热风,经旁路烟道和烟囱混合提高烟温后排放,以解决"石膏雨"问题.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目前湿法洗涤技术和三级旋风分离器技术在催化裂化再生烟气粉尘排放控制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和美国BASF催化剂公司生产的抗磨损催化剂对控制流化催化裂化(FCcu)粉尘排放的研究进展.提出我国应该重点从低磨损的催化剂产品的研发着手,以相应的除尘设备对催化裂化烟气粉尘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潇 《化工管理》2013,(12):28-29
烟气脱硫是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石化企业的重要环境保护建设要求,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建设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项目对兰州石化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维护企业形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烟气脱硫项目建设中的吸收塔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烟气脱硫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理控制在吸收塔的制作中非常关键,文中依据工程实践提出吸收塔制作监理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油田强化采油所需的CO2来源以及减少电厂烟气CO2排放污染,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发电厂烟气进行CO2捕集。为了筛选出最佳化学吸收溶液以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室内实验研究方法优选了基础吸收液,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类不同配比的复合有机胺溶液对CO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最终优选出0.70mo L/l MEA-0.30mo L/l AMP作为较优的复合吸收液。  相似文献   

10.
在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现场,烟气水洗塔、吸收塔和再生塔错落有致,检修工人穿梭在高低起伏的管道间,正在紧张检修。2010年3月16日,胜利油田"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驱油技术及示范应用(CCUS)"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年8月进入联合试运阶段。目前,已生产二氧化碳1000余吨,成功用于纯梁采油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研究,着重从理论、应用、市场潜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改湿法熄焦为干法熄焦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干法熄焦技术及适用对象 干法熄焦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由焦炉生产出的赤热焦炭(1000℃)排出装入焦罐车中,经牵引、提升移送至干熄炉上部,从加焦口将焦炭放入干熄炉预存室,预存一定时间后下行至熄焦室,并与逆流的惰性循环气体N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焦炭经排焦装置从排焦口排出,再经胶带转运至筛焦楼筛焦、储存,供炼钢(炼铁)用.被加热后的循环气体出干熄槽后经降尘处理进入余热锅炉,再次进行热交换,其中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送往发电机组发电,而换热后温度下降的循环惰性气体则由鼓风机再送至干熄炉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冶炼烟气中含有H2S和SO2气体,两种气体进入到有机胺脱硫系统,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硫代硫酸根,对脱硫系统的危害极大。采用调节硫酸吸收液pH值,将硫代硫酸根转化为硫单质和SO2气体,硫单质过滤回收,SO2气体送至脱硫系统。吸收液再通过氢氧化钙和氟化氢溶液将吸收液中的硫酸根和钙离子除去,回收有机胺吸收液返回脱硫系统,满足脱硫系统正常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制定的工业废气排放控制标准以及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排放控制助催化剂技术进展,讨论了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几种催化裂化装置烟气处理方法的特点,指出助催化剂法具有较好的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脱氮效果,是我国现阶段最实用的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控制技术,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烟气中通常有较多的氮硫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近几年来,随着炼油厂高硫原油及重质原油的增多,催化裂化装置的烟气中氮硫化合物也在逐渐增加,这已经无法满足环境保护法律对于企业的要求.采取必要方法减少烟气污染物的排放势在必行.本文从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污染物排放以及治理现状出发,对烟气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脱硫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给出了相关建议,这对于我国的炼油厂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HCS-140红外CS(碳硫)仪,上海德凯公司生产,用于测定金属、矿石、陶瓷等物质中所含的碳、硫成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CO2和SO2分别在4.26μm及7.4μm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带这一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光强,分析CO2及SO2含量,间接确定被测样品中碳、硫元素的百分含量。测定过程是:先在电子天平上称得样品的重量并输入计算机,然后在富氧条件下由高频炉加热样品至燃烧,使碳、硫氧化成CO2和SO2气体。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由探测器  相似文献   

16.
1.激光器组成及原理 全球最大CO2激光制造厂家,通快公司TCL4030型机器的TLF4000激光器,由谐振器、涡轮离心机、真空泵、高频发生器、制冷装置、气体供应装置、配电箱等组成.激光气体二氧化碳(CO2)、氮气(N2)、和氦气(He),通过涡轮离心机搅拌送人谐振器内的发生器,与高频发生器提供的高频能量在发生器内的阴、阳极产生激光射束,激光射束经过反射镜、耦合口反射镜后,可用于加工材料.  相似文献   

17.
硝酸装置中的CENTAC离心式压缩机是我公司的关键设备之一,从1998年到现在运行一直平稳,从来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检修,对硝酸装置长期稳定运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CENTAC空压机的作用是将经过两级过滤后的常压气体压缩到1.3MPa,温度升到135℃。升压升温后的工艺气体分两部分进入生产系统,一部分到氧化炉参加反应,一部分到硝酸吸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 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研究,着重从理论、应用、市场潜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改湿法熄焦为干法熄焦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干法熄焦技术及适用对象 干法熄焦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由焦炉生产出的赤热焦炭(1000℃)排出装入焦罐车中,经牵引、提升移送至干熄炉上部,从加焦口将焦炭放入干熄炉预存室,预存一定时间后下行至熄焦室,并与逆流的惰性循环气体N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焦炭经排焦装置从排焦口排出,再经胶带转运至筛焦楼筛焦、储存,供炼钢(炼铁)用。被加热后的循环气体出于熄楷后经降尘处理进入余热锅炉,再次进行热交换,其中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送往发电机组发电,而换热后温度下降的循环惰性气体则由鼓风机再送至干熄炉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业》2013,(5):73
截至4月24日,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我国首套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清能院密云试验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运行,累计运行3887小时。这是华能在继2008年7月建成投产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2009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20.
0.引言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冶炼厂20000Nm^3/h空分装置采用了杭氧集团公司的工艺技术和分馏设备,配套以进口设备为主的旋转机械设备。增压透平膨胀机组是该空分装置关键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分子筛后的一部分空气经空气增压机增压、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循环换热器。空气在循环换热器内被冷却后抽出进入增压透平膨胀机组膨胀端,推动膨胀机叶轮高速旋转对外作功,消耗气体本身能量膨胀制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