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荣 《中国外资》2023,(2):68-70
<正>虚假贸易阻碍对外贸易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危害巨大。分析进出口商品检验在打击虚假贸易领域中的作用,提出在打击虚假贸易中发挥进出口商品检验作用的措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虚假贸易主要是指在货物贸易领域,交易双方故意利用政策、管理、制度等漏洞,通过虚构合同、单证等手法,在没有真实商品交易需求的背景下,牟取非正当利益的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2.
张旻  陈孟 《中国外汇》2013,(19):30-31
构造贸易的大量存在,扰乱了正常的货物贸易秩序,严重影响了贸易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构造贸易(Structuring of Trade)又称虚构贸易,是基于融资套利、粉饰业绩、税收筹划等目的,通过关联公司进行交易的一种非正常贸易行为。构造贸易与假冒贸易同为虚假交易的一种。与假冒贸易不同的是,构造贸易以表面合规的形式掩盖交易的真实目的。在近期外汇局打击虚假转口贸易专项行动中发现,一些构造贸易出现在转口贸易中,凭借真实的货权凭证和真实货物的出入境,以形式多样、流程复杂的手法,逃避了监管,实现了套利。  相似文献   

3.
虚假贸易融资,又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融资,突出表现为套利者以虚构货物贸易为基础,利用境内银行担保获得境外融资,并借助货物贸易渠道调回境内结汇,达到套取非法收益、骗取补贴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许非 《新金融》2012,(12):55-58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5.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6.
赵杨 《中国外汇》2014,(13):50-50
在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应注意防范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融资行为,将合规性风险降低到可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2015,(9):46-47
HQ贸易公司逃汇案件的查处,开创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下称"天津市分局")贸易项下违规案件查处的全新局面,树立了标杆,为其他检查部门查处"单证真实但未参与货权流转"类案件,提供了一次具体实践。案件线索在2013年打击虚假转口贸易专项行动中,交易标的以化工品为主的HQ贸易公司,因交易笔数多、金额大,  相似文献   

8.
近期,随着青岛港融资骗贷案的发酵,融资铜、铁矿石、棕榈油、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套利行为浮出水面。贸易融资中,有一部分是超出实体经济需求的融资,企业大多将铜、铁矿石等货物闲置在仓库,并未实际投入实体经济使用;另一部分则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如利用虚假转口贸易进行贸易融资,脱离实体经济,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对整体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危害。本文拟从融资模式、成因及危害、法律责任划分和如何应对等方面对无真实贸易背景融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王志毅 《中国外汇》2019,(16):47-49
在当前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贸易融资的健康发展可在扩大进口、助力出口方面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但与此同时,也要警惕虚假贸易融资乘虚而入。虽然日益进步的金融科技为防范虚假贸易融资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虚假贸易融资的滋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消除此隐患,除了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机制层面也应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杨仁荣 《中国外汇》2014,(23):69-69
货物贸易改革以后,外汇局对贸易企业实行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的政策,不再采用逐笔核销的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第四条规定承担起“合理审查企业提交的贸易进出口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的职责。但是,外汇局在今年开展的银行转口贸易专项检查中发现,在银行的经营目标与外汇监管目标出现矛盾时,个别银行履行真实性审核职责不到位,甚至突破底线,使贸易虚假交易得以通行,将自己外汇政策执行者错位成事实上企业违规的协助者。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重现"双顺差"局面,再次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面对着一波波"热钱"袭击,外汇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辅以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了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本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13年外汇管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层面:改革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松绑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整合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丰富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和品种……实践证明,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不十分牢固的情况下,随着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通过行政手  相似文献   

12.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近年来,黑龙江省服务贸易迅猛发展,新型交易种类层出不穷,服务贸易项下跨境资金规模不断攀升,为推动黑龙江省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层面、监管层面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性经济普查由于大量的经济交易行为缺乏有效的强制性记录,使得普查工作难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源头数据。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银行卡产业在经济总量调查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把银行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区分调节盈余的方向后发现,企业为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而非负向真实盈余管理,且这种调增真实盈余的程度在民营、高新科技、两职合一的企业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的信息环境和融资环境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正向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变量;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为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选择正向应计盈余管理“配合”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正向盈余管理呈现互补关系;检验企业操纵正向真实盈余的动机发现,业绩压力和市场预期压力越大的企业进行正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本文为处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正确处理好政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     
如同在传统经济领域中,实体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虚拟经济一样,在互联网经济领域,普通用户的贸易电子化——B2B、B2C电子商务——最先出现,随之而来的即是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内的普通用户的金融业务电子化——从早期的个人用户网上银行简单查询功能到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个人金融业务的真实交易全面互联网化。  相似文献   

16.
邓建丽 《中国外汇》2013,(23):35-35
有效货权凭证是证明贸易交易真实性的重要资料,是贸易交易的基础。在打击虚假转口贸易专项行动中,外汇局发现,个别企业存在利用克隆货权凭证虚构转口贸易交易背景,并将外汇汇入境内的违规行为。这不仅有悖贸易原则,更扰乱了外汇市场秩序。企业自作聪明以为能瞒天过海,结果却惹了大麻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企业债务问题频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决打好的攻坚战。本文利用200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经济政策不确定的视角研究了贸易信贷(Trade Credit)在风险网络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贸易信贷资产、贸易信贷负债和贸易信贷总额均会显著上升,这源于经济政策不确定引起银行紧缩信贷,企业以贸易信贷来弥补资金缺口;(2)贸易信贷负债具有风险化解效应,而贸易信贷资产具有风险引致效应;(3)经济政策不确定削弱了贸易信贷负债的风险化解效应,特别是在政策不确定性最高时期,贸易信贷的风险化解效应下降了近六成。  相似文献   

18.
李冒余 《证券导刊》2009,(32):15-15
对美而言,不论政策面如何变化,经济复苏必然依靠美元的重新升值。但美经济的真实复苏在中期内难以发生。在这种逻辑下,短期通胀预期的延续会导致资源价格的惯性上涨,大宗商品维持上升行情。  相似文献   

19.
赵娜 《河北金融》2015,(1):54-55,66
近年来,在"控流入"和严厉打击虚假贸易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下,资本项下跨境资金异常流入的压力却逐渐加大。随着资本项下简政放权,企业之间通过关联交易实现资本项下外资跨境流动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亟须从企业结汇支付交易的真实性入手,探讨资本项下外汇违规交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贸易融资是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行为,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当国内外汇率、利率存在差异有利可图时,当经济不景气、企业贷款困难时,一些交易主体就会试图利用外汇管理存在的盲点和难点,利用货物流与资金流不对应的形式,在没有真实性商品交易需求的背景下,虚构合同、单据等资料,借贸易融资之名,行套利套融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