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宏观·国内     
《首都经济》2014,(4):10-10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月26日召开政策发布会,宣布从3月1日起放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上限放开后,上海自贸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上先走一步。本次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仅面向自贸区内居民,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资》2014,(6):90-91
利率市场化将促进商业银行着力培育并提高外币存款自主定价能力2014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出台《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通知》,决定自3月1日起放开试验区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浦发银行等首批试点银行第一时间签署了利率定价自律公约,积极参与自贸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落地。  相似文献   

3.
国内     
《天津经济》2014,(7):79-81
沪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金融改革政策走出自贸区 2014年6月召开的上海自贸区外币利率市场化复制推广工作会议透露: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决定从6月28日起.将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试点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到上海市。这是第一项走出自贸试验区、推广复制到区外的金融改革政策。据介绍.自贸区先行先试的3个多月内,区内区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没有出现明显价差.区内外币存款挂牌价格基本稳定.也没有出现大规模跨区跨行的存款搬家现象.主要银行显著下调了外币存款的议价门槛.有利于企业资金调配成本、更加高效地管理资金。  相似文献   

4.
国内资讯     
《宁波经济》2014,(3):10-10
3月1日起放开自贸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央行上海总部近日召开政策发布会,宣布从3月1日起放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表示,上限放开后,自贸试验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币存款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上二先行一步。这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将为在全国推广这项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朱沙 《发展》2002,(9):72-73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央行今后要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总的来说,在外币利率改革顺利推进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体步骤是先放开农村的存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城市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6月末,据有关报道,人民银行向国务院提交方案,拟允许商业银行对所有企业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那么,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影响呢?银行压力加大实际上,变相的利率浮动在我国一…  相似文献   

6.
利率的放开必须是全市场的行为,仅仅在自贸区内形成的"市场利率"没有推广意义2013年12月2日央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意见》对利率市场化着墨不多。此前《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诺干问题的决定》最大的理论突破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资金是重要的要素资源,利率是资金成本,所以利率的市场化是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重要的制度变革之一。因此"市场配置资源"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而不仅仅是自贸区内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和培培 《中国经贸》2013,(22):105-105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央行自今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在此背景下,研究总结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将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海 《首都经济》2013,(10):40-42
2013年7月,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表明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一步。预计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依次推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也会逐步放开,我国将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正自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尤其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进一步放开了除个人住房贷款外其他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制,基本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利率进入市场化时代。利率市场化后,增加了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自主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国内     
《天津经济》2015,(4):78-79
上海自贸区深改方案要点明确涉及政府职能转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2015年3月29日表示,即将公布的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法制和政策保障等5个方面25条任务措施进一步深化,并明确各项任务、措施的具体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13,(9):36-37
央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相似文献   

12.
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4,(42):10-10
下一个自贸区,天津?广东? 继上海自贸区之后,第二批自贸区有望于近期获得批复。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对上海自贸区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据媒体报道,第二批地方自贸区的批复进展名单近期将出炉,天津、广东可能名列其中。据报道,天津自贸区方案将由最初的东疆保税港区,扩大到更多的天津滨海新区辖内。目前披露的广东粤港澳自贸区方案将包括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上述两自贸区规划面积均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经济,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我国的经济改革,从时间上说,商品价格的放开,先于利率改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改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所以,只能保持比商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的状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我国又将要进入WTO的国内经济环境下,利率改革将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利率改革的步伐,将影响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而且利率改革对合理配置资源的意义和影响,要超过一般商品价格的改革,所以,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韶辉 《新财经》2014,(3):56-57
如果利率市场化进展不顺利,汇率改革和资本管制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金融冲击会大为加强。下限,放开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在试运行一个月后正式运行,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进一步拓展,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张婷婷(化名)这次有些失望。她原以为上海市政府调控房价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政策,更使她感到今年买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相似文献   

16.
蔡亮 《产权导刊》2013,(9):11-13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步骤。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正款款而来,渐行渐近。蹒跚而行17年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均按照市场供需定价,完全由市场调节。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起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迄今已经历了17年时间,碎步慢走,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17.
王铮 《上海国资》2013,(8):46-48
市场更为关心的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时间表,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亦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利率市场化大门突然打开。7月1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内容包括3项: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外币存款利率的放开,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利率升降的决定权就会交给市场,由市场调节利率的升降和起伏。那么,利率的市场化对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一国利率市场化的决策服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收益体现为社会总福利,净收益为利率市场化造成社会福利的变动值。如果利率市场化后的社会总福利大于利率市场化前的总福利,则净收益为正,利率市场化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净收益为负,就不应该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20.
史学伟 《中国经贸》2013,(24):120-121
本文全面分析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保险产品、条款、费率和手续费也将全面放开,将对保险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指出只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守住微利经营的底线,放大存贷款放开对保险业发展积极的因素,化解不利影响,确保保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