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0,(50):14-14
“没有细化、管用、易于操作的制度规则,‘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有了规则不去遵守,‘潜规则’同样会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2.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要努力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1]这是我党高层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公开向潜规则宣战,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为着力打造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而向中外媒体作出的郑重承诺和公开表态。它表明,在党的十八大后,在全党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策略的今天,我党对潜规则的认识和态度上升到了前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葛兰素史克固然是罪有应得,但它也是行业潜规则的牺牲品。我们无法完善所有的体系,改变现行的商业规则,但不能因此把本来就混浊的市场搅得更浑,甚至把潜规则变成了“浅”规则。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选择做个好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慈善事业实在是太需要“国退民进”了。“明规则”缺失,“潜规则”就会乘虚而人。而“潜规则”大行其道,势必会破坏慈善的生态。“诺而少捐”和“诺而不捐”,既是对诚信的践踏,也是对诚信慈善者的不公平。而“糊涂账”式的捐赠所造成的误会不仅可能伤害公众的感情,也可能伤害慈善企业或慈善家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方翔 《西部论丛》2007,(7):76-77
潜规则,无疑是近期社会上的一个热门名词,在个人投资理财领域也有“潜规则”。与其他领域的不同,投资理财领域的“潜规则”指的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条款。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6,(13):19-20
吃回扣、拿红包从个别行业的隐蔽行为。发展成众多领域的公开秘密。商业贿赂究竟是行业交易的“潜规则”还是“反规则”?“润滑剂”还是“腐蚀剂”?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位小有名气的主编,为写的一本关于陈永贵的书,被告上法庭!他原以为有恃无恐——他认为写这书,虽不说“字字有据”,但可以说“句句有据”,而且是抱着理解、肯定的态度写的——赢是肯定的。为此,他都没请律师。不料,一、二审均告败。在法庭上,宣判他败诉的判决全是“不足凭信”、“证据不足”的含混之词,连拿出中央文件来证明,仍被宣判为“证据不足”。于是,他对“潜规则”大发感慨。最后,他说,这种潜规则,简直就是“横规则”,让你无可奈何! 笔者很同情这位主编!  相似文献   

8.
潜规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不良社会现象,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为某一些人心照不宣地遵行的所谓暗规矩。尽管潜规则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约定俗成的,但在党内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对于一些人来说,喜欢自觉不自觉地置程序和规范于不顾,习惯于用各种隐性规则、曲线思维来思考问题、铺开工作。优先采用潜规则办事,俨然成为某些人心目中再自然不过的所谓“工作艺术”、“工作手段”,实质上却是与党的思想路线、工作方法大相径庭的。潜规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是党内的歪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2,(5):11-11
连日来的三亚“宰客门”事件仍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近日,陆续有在海南做过海鲜档老板和导游的业界人士向本报记者爆料,讲述三亚旅游的宰客“潜规则”,海鲜档主称,海鲜档案客在三亚几乎是“明规则”。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被一些现象困惑着,被一种障碍阻隔着,这种不愉快的遭遇难以言状,它就是埋藏于社会深处的、阳光照射不到的“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词,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如鲁迅先生所说,“藏在皮袍下面的东西”,是社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行之有效的,但摆不上桌面的行为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很多领域的基层公务员,由于手握执法权,虽然级别低,却成为违法违规者重点巴结的对象.“收你钱财,给你关照”成了基层执法者与企业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在这种“潜规则”下,制度、法规形如废纸.  相似文献   

12.
余丹 《浙江经济》2003,(15):56-57
个人的经济行为总是要权衡其成本和收益的。从本质上说,商标法规本身并未提供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它只是以处罚规则来对人们行为进行引导。而法律规则的存在,事实上为个人的不同行为种类界定了不同的隐含“成本”,如违法的处罚是违法的“成本”,而守法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则是守法的“成本”。由于人们对法律规则的态度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个人会根据守法或违法的相对成本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内部人士揭秘这是业内潜规则“这种情况在去年很多机构都出现过,在业内也比较普遍。”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这样表述,“在去年的环境下,很多承销商都找过机构帮忙询价。”的确,去年3月之后,市场总共发行了50多家公司,出现“关系报价”这种违规行为的机构就多达36家,而景顺长城、中原证券等机构更是多次违规。难怪上述投行人士对此并不感到意外。那么,又是哪些承销商经常找“朋友”帮忙给IPO公司报价。而且报出高价呢?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总是问我什么是‘潜规则”我真的没法回答,我能够跟他说‘这其实就是说大人们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而且暗中还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吗?”在北京某公司担任领导的王俊先生对记者诉苦说,“但我无法跟孩子否认这一现象,他毕竟生活在一个‘潜规则’存在的社会之中,迟早会知道事实。我真希望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涤荡掉‘潜规则’尘埃,使未来的孩子们有纯净的社会空气。”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学校向教职工免费提供子女在本校就读指标、医院职工看病免收挂号费、电信部门向职工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电信服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向职工无偿或低价提供能源产品……这些带有公益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和垄断性行业职工享受“免费午餐”,虽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一些地方似乎成了见怪不怪的“潜规则”。这种“靠什么吃什么”的现象,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福利腐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官场段子和官场小说非常流行,说明大家对官场的关注以及对官场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官场“潜规则”现象,有研究人士著文称这些规则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完善并被默认和遵守,不少为官者心照不宣,认为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所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丰 《珠江经济》2004,(5):82-85
在企业之中,显规则和潜规则,就像是沙漠中的河流,显规则是奔腾的地上河,在这条奔腾河流的底下,还有一条激流暗涌的地下河流,这条河流我们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地下河.地上河很容易干涸,从这个意义上说,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共存于企业之中的。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企业使命。  相似文献   

18.
信用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凤兰 《特区经济》2005,(3):124-125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制度安排既包括正式的,又包括非正式的。前者如有关信用的法律(如契约法)、信用管理制度等,后者如信用观念、信用习惯等。信用制度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帮助人们形成稳定、可靠的预期。信用制度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9.
《广西经济》2008,(1):60-60
现代财富观要求以明规则创造财富.而不靠潜规则:现代财富观不惟“效益论”,而强调“贡献论”;现代财富观追求公平的回报率.而不是最大的回报率:现代财富观要求“商而不诈”,不能“无商不奸”;现代财富观要求企业家既善待客户,又善待员工;现代财富观不仅重视有形财富,而且强调无形财富;现代财富观既靠政府引导,又要靠公民社会的推动;现代财富观要求财富来自社会.归宿也是社会:树立现代财富观不光靠呼吁,更重要的是靠制度:树立现代财富观不光靠教育.最重要的是靠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20.
胡艳丽 《新财经》2012,(7):100-100
他是与整个美国基金行业格格不入的批判者,亲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他努力凭借个人的力量修正那些蚕食股东权益的行业明规则和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