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刊讯Unisys公司与工商银行合作,采用UeWI影像工作流技术的国际业务系统已经完成。UeWI技术以影像处理、文档管理和工作流三大技术为基础,它可以把大量的、复杂的纸张处理转变为一次输入、多次访问的电子文件工作流处理过程,为业务的无纸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手段。该系统用电子文档取代各种纸张单证,以电子信息的直接交换取代手工交换或传真方式,通过预定义的路由规则,在各部门和分支行间实现业务流转、批复的规范化,最终将文档送缩微中心统一归档管理。该系统包含了统计、查询、管理、实时监控、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整…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2008,(10):86-86
全球文档影像解决方案的领航者,柯达公司再度携文档影像采集及高速数码输出解决方案亮相2008“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此次展会,柯达公司携全线主打产品以及业界多项创新技术.全面针对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建设特点.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带来了性能更全面、应用更广泛的文档和票据影像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事业单位每天都要产生越来越多的大量业务单证,银行票据、保险报单、企业开户档案、信用卡档案、证券交易单、公务文件、人事档案(统称影像文档资料,以下简称影像文档)等都面临着保存、分类、归档和查询的困难,同时还有大批的历史文档有待整理。而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很容易令文档纸张污损或丢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形势下银行业务流程的变革与发展,基于对国内商业银行票据集中提回业务的调查研究,结合目前商业银行集中处理结算票据的现状,笔者提出构建票据集约处理平台的设想.其思路是:由票据结算中心利用票据影像采集设备等资源为商业银行提供票据记账前的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纸质档案,其中的部分档案必须长期保管。以银行系统为例,众多的凭证不仅占用大量有限的空间,而且还给查询、调阅档案带来很大困难。对现有银行档案进行电子影像处理,是解决过去银行档案管理方式落后,库房拥挤、调阅效率低的有效办法。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6年在全国率先推出“银行票据光盘缩微系统”,并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认定,由此拉开了国内票据文档电子化管理的序幕。几年来,信雅达对票据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与国内外优秀厂商和科研机构精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票据影像处理业务也在迅速拓展,其中,支票影像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泰国、布丹等都已经实施了票据影像应用系统,并采用了NCR的产品和服务。就全球范围来讲.票据影像应用的发展不但非常迅速且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龚浩 《证券导刊》2014,(3):72-73
新北洋的金融专用打印扫描解决方案包括支票打印及影像处理、自助填表系统、文档影像扫描、自助设备配套机具、固定资产系统、纸币清分机和纸币识别器等,产品形态涵盖关键基础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应用于银行柜台、自助终端、大堂服务和后台管理等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8.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推广应做到“六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票影像结算是支票结算的一种方式,采用影像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纸张票据转化为影像和数据,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结算效率,打破纸质支票的传统流通模式,将是支票结算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处理日益增多的银行票据,扩大同城票据的交换范围,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人民银行引进票据清分机,建立票据自动清分系统(下面简称系统)。使用专用的磁碎打印机(简称打码机)在票据下方指定位置打印票据要素,票据清分机阅读这些磁码,完成数据读人和票据分类,实现银行票据处理的自动化。在系统建设和运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打码机投资巨大而同时又存在设备大量闲置的现象。按照现行的业务处理办法,每个交换行至少购置1台打码机,一个城市有4O0个交换行的话,就需要80多万美元,占整个系统投资的50%-70%,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电脑》2005,(4):95-95
2005年3月23日,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到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实地参观考察。考察人员详细听取了工行深圳分行行长王晓燕关于该行票据影像、个人支票等业务的情况介绍及加强支付结算工作的有关建议,并饶有兴趣地观摩了工行深圳分行与银之杰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票据影像业务处理系统”、“票据提回集中处理系统”的模拟演示。考察观摩之后,苏宁副行长对深圳地区银行积极推进票据影像化处理,提高支付结算效率的方向给予肯定,对工行深圳市分行各项工作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予赞许。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10,(10):93-93
在为期四天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柯达全面针对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建设特点,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带来了性能更全面、应用更广泛的文档和票据影像管理解决方案,以一流技术和服务力挺中国“绿色金融”的稳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4):37-37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一行在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罗伯川等人的陪同下,莅临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实地参观考察。考察人员一行详细听取了该行行长王晓燕关于票据影像、个人支票等业务开展情况的介绍和加强支付结算工作的建议,并饶有兴趣地观摩了该行与银之杰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票据影像业务处理系统”、“票据提回集中处理系统”的模拟演示。  相似文献   

13.
香港汇牢银行CITS简介 1993年,香港汇丰银行开始构建签名影像系统。汇丰票据影像系统(CITS)从2002年9月~2003年5月分阶段实施。目前,香港汇丰银行CITS支持香港汇丰银行和香港恒生银行的业务。为支持票据影像业务,汇丰银行在香港设有一个主处理中心,在上海和深圳各设有一个远程处理中心。此外,还在香港九龙设有一个灾备中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柏图美加科技公司集多年大型系统集成经验、生物识别技术经验,成功的开发出新一代的生物数字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行票据、税务、证券、保险保单、公检法卷宗、档案馆、医院等以及企事业单位各种文件的电子化原件管理。该系统采用 ODB(开放性数据库接口)和标准SQL 语法结构,使得我们的数据库可以平滑地向其他数据库移植和同现已有的其他数据库进行无缝连接。采用美国专业影像处理开发工具,实现专业影像  相似文献   

15.
也谈我国银行业票据交换体系的变革趋势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票据处理出现了电子化、集约化的趋势,尤其是全国票据影像交换系统的上线以及全国票据截留的认定与实施,使票据处理的流程发生重要变化,也使票据处理的中心环节——票据交换体系面临业务与体制变革的挑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同城票据交换和清算作为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资金流转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支付系统的建立并投入使用、小额批量系统的开发建设,同城票据结算业务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同城票据结算业务能够作为整个支付体系的补充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大连资金清算中心在同城票据结算业务中不断创新业务思路,在原有同城票据自动化清分清算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升级改造,开发了票据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将同城票据自动化处理形成的票据影像作为处理核心,使票据处理系统增加了多项服务功能,为同城票据结算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同城票据交换与清算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组织和管理,其所使用的同城票据清分清算系统是利用清分机、影像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处理以支票、进账单为主的同城借记支付业务和定期贷记支付业务,并对其进行清分和轧差清算。笔者对近几年同城票据清分清算业务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票据影像清算运行系统构想 本文所述票据影像清算,是指办理票据结算的银行利用特定的科技设施和核算系统,通过采集发送和接收审核票据影像及相关信息,清算应收、应付票据资金的联行核算方式.其具体运行过程是:结算票据的收款人将票据送存开户银行后,其收款银行采集票据影像,通过本行会计核算系统和联网的人民银行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将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发送至该票据的付款银行.票据付款银行审核确认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在预定时限内,向收款银行反馈付款确认同执.银行间票据影像和资金清算信息均通过支付系统清算中心接转,支付系统清算中心依据付款银行的票款承付回执,为收、付双方银行清算资金.  相似文献   

19.
票据影像处理的关键在于提回处理,在票交所具备影像传输条件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自动验印的方式对支票做提回处理,并通过平移、旋转等辅助验印的方式对待验印鉴进行识别处理或辅助人工验印,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20.
多用户VS COBOL与单用户FoxBASE之间的数据相互转换交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分行电脑部蒋志宏目前金融系统内运行的各种业务微机处理系统,既有在XENIX多用户操作系统下用VSCOBOL语言编制的软件,也有在DOS单用户操作系统下用FOX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