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忧的是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2.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各地政府、企业高度关注,纷纷抢占先机,布局物联网产业. 然而,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起步期,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以下问题:如何打破资源瓶颈,构筑特色产业版图?如何突破发展约束,实现行业应用先行?如何突围地区壁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且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物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多个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推动物联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则是我国应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4.
温亮  杜善明 《科技和产业》2014,14(11):33-37
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通过示范和推广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效益初显,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和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信部网站近日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并明确表示将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服务业是物联网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物"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一体化服务,将成为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典范。物联网服务业态伴随着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出各种产业新模式。文章基于SCP范式,从结构—行为—绩效3个维度,聚焦于物联网服务业,研究其业态演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尽管目前物联网在应用环节还存在技术、标准等方面瓶颈,但其总体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大规模推广普及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万亿元。辽宁省和其他省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抓住机遇,抢占产业制高点,应当成为一种战略选择。在全面实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作为省级政府,应采取非常规措施,以加速培育物联网产业、打造重大示范项目和构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着力点,努力扩大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此汇聚国际国内相关要素,撬动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詹梦皎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11,(12):143-145
物联网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税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税收政策要发挥作用,其关键就是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商业化与产业演化进程,建立较为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支持物联网建设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根据物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因势利导,寻找政策支持的有效作用点。  相似文献   

9.
以当前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态势为切入点,从人才支撑要素等层面,对制约生态农业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满足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五位一体"式商贸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更新式发展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林华 《西部大开发》2004,(11):42-43
中国动画市场几乎被外国垄断!在8月25日举行的国际动画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指出,产业化是国内动画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动画产业将在国内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提前对外资开放,从而形成多主体投资、多渠道开发的局面。 对国内动画产业而言,这一消息有喜亦有忧。喜的是我们可以借助外资迎头赶上,从而实现国产动画新的辉煌;忧的是海外动画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将形成新的垄断。这无疑表明国产动画已经走到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唯  杨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27-32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或信息感知,将会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八省从产业发展潜力层面进行了排序及综合评价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选取的目标省份,按照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潜力分为三类.通过评价分析,论证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时情况及趋势,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带动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是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的重点产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且最具应用潜力的行业之一.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作者在设计和建设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时,对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及应用缺乏规模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反馈环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过分依赖技术引进,严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过去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犹为严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西部的制造业重镇,了解其制造业集聚水平有助于破解制约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瓶颈。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年和2019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并分析制造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整体集聚状况不够理想,行业优势领域不多;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31个行业专业化变动升降各半,新兴制造业崛起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退潮并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制造业集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凸显,重庆、四川各有优势领域,未来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壮大新兴制造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舌尖     
崴崴 《上海经济》2012,(9):46-49,6
一部荟集国传统美食之粹的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没有预告造势,没有商业炒作,却奇迹般地一夜蹿红——它是那样强烈地激发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美食的相像力,几乎让全国的电视观众为之颠狂。《舌尖上的中国》并不徘徊于灯红酒绿的美食之都,几乎完全舍弃了国际级豪华大酒店的后厨,它的镜头总是在交通闭塞、人迹稀少的地域细细搜索,搜索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原始和传统。它是一部土色土香、土得掉渣的中国饮食文化纪实片。而在这部极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邯郸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郸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全市发展的瓶颈。文章运用翔实的数据,对邯郸东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县城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打造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菲 《特区经济》2007,(5):177-17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划重新整合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圈不断兴起,城市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精髓是强调发挥城市资源的主导作用,强调物流资源的整合,本文围绕武汉城市圈的物流发展环境,提出了基于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使城市物流功能布局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喻坚  向丹 《改革与战略》2014,(7):114-1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瓶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传统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束缚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明显不足;休闲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需求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瓶颈。应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尽快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休闲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休闲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