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西方社会,工具理性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统治。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是在"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两重框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交往实践是对西方思想的扬弃的全新思维模式。因此,中国要摆脱这种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弯路,就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韦新荣 《魅力中国》2014,(24):104-104
我国的戏曲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思维心理、道德规范和审美习惯的传统积淀。从内容到形式,都闪烁着强烈的民族色彩。正像伏尔泰所言:“每种艺术都具有标志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都发端于西方近代哲学趋于终结的大背景下,二者有着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但是,西方现代哲学力图推翻传统哲学的一切思想,否定传统哲学知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试图开辟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全新的思想领域。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和人的健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社会不合理状况的动力和手段。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真正实现了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文章通过对西方现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的思维方式变革进行比较,认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变革才是一场真正的思维方式变革,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陈怀利 《西部大开发》2010,(4):81-81,84
曹顺庆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角度认为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古代文论失去了自身的特质,其实《中国文学理论》不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而是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不仅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伪问题,就只是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也会因其自身特点——审美的主体性、思维的浑整性和表达方式的会意性——而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古代文论特质的失却问题和古代文论无法系统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批判性思维特质是个人表现出来的从事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意愿、态度和习惯倾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个人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遵循批判性思维发展规律、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过程中 ,老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章以《道德经》为依据 ,分别从实用理性、辩证思维、直觉主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融等角度对老子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与西方哲学家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尝试将"心理-社会均衡"的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把近代西方国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与"个人"这种西方社会的"基本人际状态"联系起来考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及本质。作者认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出现是解决个人社会一体化问题的产物,"个人"与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同构映射关系,即两者都是界限清晰的行为主体,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关联性,对个体利益和权利的强调与国家功能的分离具有一致性。个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利益、竞争、缺乏安全感——也反映在国际关系中并被普遍化和强化。作者还分析了"个人"心理-社会均衡模式的特点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所谓"安全困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书讯     
正作者史景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48.00元《改变中国》史景迁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用十六位有代表性的西方顾问,探讨中西文化在科学技术、宗教、军事、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冲突与调适。中国的变革过程中,一直有外国顾问的积极参与,试图用西方人的思维,去改变古老而庞大的中华帝国。从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读者或许能看出两种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客观、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摆脱了西方产权理论固有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倾向,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产权本质理论的特质。该理论特质还表现在对产权的运行机制、社会功能、权能结构以及产权与所有权、所有制、产权制度既密切一体又相对区别的论述上。  相似文献   

10.
郭静  霖周  玉萍 《改革与开放》2011,(10):189-190
慈善事业在西方社会具有较为长久稳定的传统,基于西方社会的核心思想——基督教——作为该事业得以传承的精神动力。而慈善对于中国而言却有着相对独特的社会历史和意识传统。本文从文化层面探讨中国社会下的慈善观念及慈善事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关于义利观念的伦理观点并立足当代中国的慈善观的内涵系统,动态的探讨传统义利观向现代慈善观的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11.
翟长红 《魅力中国》2013,(12):15-15
本文论述了中西方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映射下的语言差异,并对其视角下的英汉互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哲学的转向,这种文化哲学的转向和20世纪哲学的其他转向是否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文化根源是什么?弄清楚上述问题,无论是对于我们深刻领会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还是对于我们领会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特质,意义都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朱小粉 《魅力中国》2013,(20):121-121
摘要: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使得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电影可以展现文化现象.反映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娱乐享受。也让观众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种种差异.深刻理解祖孙俩之间跨越国界的亲情。本文以该电影为例。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电影里祖孙俩是如何解决这种差异,达到彼此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以中美两国的化妆品广告语为例,从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等方面论述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欣  马翠莲  龚艳  吴遐 《沪港经济》2008,(11):32-36
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传统和现代的交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人们似乎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最准确、最恰当的词句,来概括上海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但也许,这才是今天上海最根本的特质——变化无处不在,而最根本的改变,还在于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拗救法”本是我国传统诗律学上的一个术语。本文借用这一概念,用来指称诗歌中那种奇思妙想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拗救法”不仅是一种诗的创作技巧,更是一种诗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性特质。这种境界是智慧的惊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出发,结合对地方高校特性和西方经济学学科性质的分析,探讨建构主义构建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即符合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符合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特质,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和课时的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并给出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的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念孕生并演进于西方社会,它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理性结构出现在社会理论中。综观西方学术界的“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次大的分离:1.公民社会同野蛮社会的分离;2.公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3.公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当代西方社会正试图完成这一过程。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和频繁,而其间主要的行为主体——公民和政府的理性交流和博弈,是实现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公民社会能消解民主的政治压力。其次,公民社会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第三,公民社会构建民主的外围机制。  相似文献   

19.
精神科医生是医护人员中的"另类",人们习惯于用异样的目光打量这些徜徉在人的思维中的专家,仿佛他们也具有某种同病人相同或相近的特质。这种印象还往往来自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电影中的某些片段:歇斯底里的叫喊、牢笼般的病房、患者呆滞的目光和医生残酷的医治手段构成了人们对精神病院的集体想象。  相似文献   

20.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是其内在规定性不断显露的过程,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性特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能仅仅拘泥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之内,而应该具有更加宽阔的社会视野。社会视角下的策略思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