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一、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诱惑、权利制衡机制的失效,是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在动因 各个国家为了规范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都设计了一套公司治理结构,以保证公司管理当局能够遵循法规,履行好信息披露义务.我国上市公司同样有一套公司治理结构,董事、独立董事、经理人员和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然而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股和法人股呈现"一股独大".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借鉴了欧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的情况下,在摸索适合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公司治理,促进中小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曝光至今,企业寻求其治理措施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做了诸多努力,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200多年的治理历史证明,财务报告真实和虚假是动态的,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会计理论研究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田书华 《珠江经济》2004,(11):78-84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行为不轨的突出表现,针对这个问题,从公司治理角度探讨了公司高管违规行为的原因,提出了规范公司高管行为的措施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构造上的缺陷和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还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在近期应该从国有股分持和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入手,两种措施同时实施,更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胡锁军  许敏 《特区经济》2006,(3):203-205
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控制权变动作为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言语从我国资本市场控制权变动角度出来,对我国酱市场控制权变动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动因关系进行较深入系统的分析,以期对发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而当前一些公司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中显露出的问题 ,表明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最为重要的一步。本文参考国外的一些经验 ,对如何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吸收了发达国家不同治理模式的做法,建立了内、外制衡机制的框架,但在实际运行中无论是内部制衡机制,还是外部制衡机制都还存在许多缺陷,公司治理效果很不理想。为此,本文认为当前应通过产权改革和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法制舆论监督等措施以逐步完善公司外部制衡机制,从而最终达到使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对滥用权力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制衡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潭辉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05-108
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是联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文章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年度报告信息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率、技术与研发人员比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率、管理人员持股率等四个指标与非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信息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自身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呈恶性发展之势,要推进证券市场的预警与监管,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就变得意义重大。以148个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和配对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神经网络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此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74.58%和70%,能有效的识别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对有舞弊动机的上市公司起到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霞  李春波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71-176
基于74家林业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9年基础数据,综合考虑不同债务结构对财务柔性的影响,通过构建财务柔性测度指标体系及其模型,对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研究发现,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普遍偏低且差异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林业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柔性战略地位,合理储备财务柔性。  相似文献   

14.
郝晓雁  郭娟花  吴烨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40-144
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诸多财务治理方面的问题。股权结构是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其设置状况是否合理对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卢英 《特区经济》2011,(4):130-13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揭示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的原因,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具体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丁龙飞  谢获宝 《南方经济》2020,39(8):98-113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年报问询函对被问询公司的影响。基于2015-2018年企业集团上市子公司样本,文章研究交易所问询在企业集团内是否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在子公司间存在监管溢出效应,即企业集团内子公司被年报问询会引起其他子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机制检验证明,内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是年报问询函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拓展性分析发现,当企业集团存在共同审计和实际控制人的控制链条更短时,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就越明显。文章扩展了年报问询函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延伸了财务决策同群效应理论假说,为优化上市公司监管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严正香 《特区经济》2011,(7):117-118
资本结构的效应主要包括财务杠杆效应和治理效应两种。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这两种效应均较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陈亮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8):116-120
上市公司在公平原则下进行关联交易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但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对公开报表中的盈余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侵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取上市公司披露的关联方销售总利润这一独特数据,对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助于限制管理层通过转让价格操纵盈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董事会中有高比例的独立董事或低比例的代表母公司的董事、董事会主席与CEO的职位不相容以及在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金融专家的上市公司,不太可能进行转让价格操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进行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了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动机以及博弈均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和原因。借助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减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殷健 《科技和产业》2015,(12):99-104
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融资,因此有必要着力提高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融资效率。利用2014年安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提取的数据,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得出了安徽上市公司整体融资效率不高,融资成本高,且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司较少,最后提出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