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洁  田甜 《湖北经济管理》2011,(15):154-155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着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土地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现状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因该制度的缺陷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判断定位:土地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因素统筹城乡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人与地地:土地制度改革;人: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唐礼彬 《特区经济》2008,(4):131-132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工退出土地进城安居,本文对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与政策措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本研究成果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必然性基础上,从基本思路、遵循原则和配置机制、开发机制与引导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路径,并就相应的制度创新设计进行了效果评价。分析认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可行的。改革必将使我国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释放出巨大的资源价值、市场价值、甚至产权私有化预期,为我国持续减少城乡差距、整体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学梅 《特区经济》2011,(10):193-194
城乡土地流转问题是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成为改革实验区后,重庆市在促进城乡土地流转的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城乡土地的流转取得明显效果,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城乡土地流转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该在土地管理、小产权房和城乡规划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认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从重庆现实看,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制的矛盾,采取有效时策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是从战略上保证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试验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宁夏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成绩及问题,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征地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性、建立农地收益增长机制和加大对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前提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成都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龙华实践",之所以是独特而重要的,就在于其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制度创新为起点,以合理的产业布局为支撑,以"三转三化"为目标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这种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政府倡导、农民主体、集中土地、产业支撑、利益协调、三转三化。"龙华实践"为城郊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凌 《开放导报》2007,(4):30-33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目的,核心是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找出统筹解决城乡矛盾的改革思路和方法,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急需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二:一是对现有土地制度的突破,二是对现有农村金融制度的突破。城乡差距的缩小必须建立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提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提供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充分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的基础上,应引入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模式,建立和规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goal in China. The failure of rural land privatization has led to a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vast property income gap between citizen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asons for property income in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the dualistic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fter evaluating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 land market and the rigid nature of rural land assets, a population–land coupling urbaniz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land property system has externalized a high degree of geospatial and social urban and rural intertwinement. Major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situ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table urbanization) and to increase property income potential for farmers.  相似文献   

14.
卞晓雯  汪霄 《乡镇经济》2008,24(8):33-36
现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建设用地的非规范化流转也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在研究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流转管理的建议是促进农村规划,推动城乡统筹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保障制度仍很不完善,这是阻碍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地流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为了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使农村土地由潜在的社会财富升华为统筹城乡发展。文章认为,借鉴成渝改革试验区的实践,从农村土地问题的原因及寻求的解决途径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确立的总体思路是:做实产权主体,稳定、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放开、搞活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平  周介铭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44-47
在我国城乡差距不断加大,“三农”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成都市和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统筹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严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探讨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19.
张露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21,40(5):1-13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激发工业化与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国有用地,也促使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地区转向工业与商业聚集的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市民化的身份认同,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造成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集中,从而形成城乡分割、引发城乡关系扭曲与不可持续问题。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策略在于:打开村门,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反哺乡村,以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缓解约束,以开放村庄引导主体与要素进村;构建载体,以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城市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