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即政府和微观主体轮流充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第一集团。在综合原有制度变迁模式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主体转换假说,并对影响主体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转换时机的选择和转换失败的后果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经营主体是否对人才具有吸引力,是否能留住、吸引、凝聚优秀人才,不只是决定于经营主体内对人才需求的原动力,实际上与人才有关的各种微观因素,如经营主体内部的劳动人事制度、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人才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主体受国家宏观改革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人才经营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多中心的治理结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多元主体系统,其中,非政府组织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很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增强其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其他时空下温婉型的变革无法比拟的,中小企业的经济犯罪也因此呈现出很多引人关注的特征。而相关经济刑法的设置,可能使原本就很繁复多变的经济转型更显微妙。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经济主体行为的选择,必然会受到交易制度等影响。这些因素表面上并非是市场因素,但一样会影响交易成本和交易环境,并左右经济主体的抉择。与此同时,经济状况的变化,也必然反过来影响制度的生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传统农业占主体地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经济活动主体的层次性特征明显,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性特征明显。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应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多元性特征的需要。国家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在政策和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和扶助,允许小额信贷利率在规定幅度范围内浮动,同时建立信用评级制度、风险分担机制,还要切实发挥政府对小额信贷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保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用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凤兰 《特区经济》2005,(3):124-125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制度安排既包括正式的,又包括非正式的。前者如有关信用的法律(如契约法)、信用管理制度等,后者如信用观念、信用习惯等。信用制度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帮助人们形成稳定、可靠的预期。信用制度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始终是来自制度外力量的主导,制度内主体的农民从未自发的对经济制度进行过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保护使得农民制度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如何发挥农民主体意识,使之参与农村经济制度构建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俞小勋 《宁波通讯》2007,(12):50-51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对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增进党内团结与创新活力、带动人民民主,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州 R&D 现状及活动主体单位(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的研究,对苏州 R&D 活动中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产学研联合、技术交流与合作、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制度中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是以较高的效率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此必须增强各经济主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各经济主体在增强自身适应环境能力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本文拟在企业,工会,消费者,传统产业,行政体制和信息机制等方面,概述其行为特性,以加深对日本市场制度中各经济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