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三联竞争力》2008,(2):11-11
2008年1月30日,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前“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执行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  相似文献   

2.
品牌新闻     
6月1日,科龙董事局主席顾雏军给合肥市政府带来一份厚礼,格林柯尔协议将以2.07亿元的现金高价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权,成为美菱电器的单一控股大股东。顾雏军正式宣布,其拥有全资股份的顾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3.
从仰融的出逃、杨斌的锒铛入狱,到德隆唐家兄弟金融帝国的坍塌,再到顾雏军与其格林柯尔系如今遭遇的危机,民营企业家们的“中国摩根”梦想不断沦陷在产业整合大文章的资本细节之中6月,一派江南温婉景象的扬州惯有的平静被打破。来自南京证管办的人员奔赴此地,就一年多前顾雏军收购*ST亚星(600213)一事展开调查。中国证监会方面证实,已经分别下派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调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有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  相似文献   

5.
“产业整合”旗号下的顾雏军,难以摆脱“资本玩家”的嫌疑被7天长假冲淡的格林柯尔系危机,因为上市公司的一纸公告而再度喧嚣起来。5月10日,格林柯尔系的“带头大哥”科龙电器(000921)公告表示,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4月27日,科龙电器曾发布业绩修正公告, 预计2004年度将出现亏损约6000万元。几乎同时,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口中“一年内将扭亏为盈、三年打造成客车行业旗舰龙头”的亚星客车(600213)不得不“披星戴帽”。  相似文献   

6.
伏昕 《华商》2012,(10):54-57
9月6日上午8点,广东省肇庆市四会监狱,三辆汽车早早停到大门前。不一会儿,一个身材略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从高墙内走了出来。顾雏军,这位曾名噪一时的格林柯尔系创始人、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度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后,提前获释。这一天,只有少数知道消息的人前来迎接顾雏军出狱,其中包括部分格林柯尔旧部、科龙旧部,还有当年他为科龙培养的一批“后备军”,顾雏军称他们为科龙的MBA。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2000年之前,顾雏军就曾经成为媒体焦点,但直到格林柯尔上市,接下来又连续进行大规模收购,他才真正成为媒体主角.而顾雏军大概也没想到他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的资本帝国,却在更短时间内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8.
从17年前发明“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理论”和格林柯尔制冷剂,招致包括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在内的国内制冷学界集体批判开始,顾雏军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2001年,他斥资5.6亿一举收购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龙电器(000921),其后又以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跨行业、跨区域并购,构建起中国资本市场的格林柯尔系。据不完全统计,顾雏军控制的企业已经接近30家。面对如此大手笔,外界对其并购资金的来源以及并购用心  相似文献   

9.
短短5年时间里,顾雏军已经横跨制冷剂、冰箱、空调和汽车四大产业,麾下掌控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四家A股上市公司。庞大的格林柯尔系总共涉及近30家企业  相似文献   

10.
面对媒体的质疑,入主科龙的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曾经说:“格林柯尔是由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你们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安达信吗?”遗憾的是,安达信今天还值得谁相信。  相似文献   

11.
阮奇 《浙商》2005,(10):31-31
8月2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就是“格林柯尔”系的掌门人顾雏军,因为涉嫌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违反证券法律行为而被逮捕。一时间,顾雏军的“嫡系部队”众叛亲离,他本人也从被媒体追逐的资本偶像,沦落到被人人唾弃的玩家标本,其中巨大的落差,既可让顾雏军自己回味,也会对浙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尚言 《三联竞争力》2005,44(10):35-35
在经过几个月的猜测和等待后,科龙电器新主人终于水落石出,海信集团旗下的海信空调从格林柯尔手中接盘。对于顾雏军来说,这笔高达9亿元的交易意义重大,不仅较当初进入时升值不菲,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一旦顾雏军及时还上欠债、填上漏洞,恢复自由身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3.
品牌焦点     
《品牌》2005,(7):10-10
“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实达集团担保缠身;10个品牌洗衣粉不达标;友邦老板四年虚报39亿美元利润;中行20名分行行长下岗东北和广东成“重灾区”;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涉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4.
6月1日,安徽合肥。格林柯尔成功击败美的,正式宣告受让美菱股份20.03%的国有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美菱保留9.8%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是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继两年前成功收购科龙后的又一次大“征伐”。 可顾雏军的胃口显然还远不止这些。他再次放言,要在几年内将全国所有的冰箱企业收归旗下,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冰箱帝国。 顾氏“野心”,已是路人皆知;顾氏征伐,也无疑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5.
又一位所谓资本大鳄倒下了。从2000年末格林柯尔香港上市,到2005年中事发科龙电器,顾雏军的事业由高潮而跌落不到5年。而一年之前唐万新兄弟旗下德隆系的轰然倒塌之声犹在耳,张海败于健力宝之事尚未完结。  相似文献   

16.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的收购是其搭建内地资本系的典型性案例有明显的迹象表示,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带头大哥”科龙电器(000921)这次也麻烦大了。5月10日,科龙电器公告证实,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消息称,除派驻工作组进入科龙外,证监会还要求科龙主动提供一些违  相似文献   

17.
曾明 《商场现代化》2005,(33):337-338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捕的原因不是因为在科龙公司收购中的侵吞国资行为,而是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罪.对他进行调查的是证监会而不是国资委.但随后国企MBO的事实上被叫停和很多国企产权出让被中止,倒也间接地说明了郎咸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态度     
“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话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新闻界不应该关心我有没有钱。”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接受《证券市场刊》采访时说,新  相似文献   

19.
尚言 《三联竞争力》2005,44(10):33-34
被胡润点中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在其排定的资本控制力榜中,2003年位居首位的唐万新兄弟已在2004年遭遇危机,2004年排在第一的顾雏军也于一年后应声落马。而德隆系和格林柯尔系在产业整合上似有相似之处,实际上,二者危机的深度和范围却不大相同。  相似文献   

20.
顾雏军:聪明反被聪明误 顾雏军有两点至今是公认的,一是罪人,二是奇才. 他早期的传奇在他刚入丰科龙时,已经被媒体爆料多次.这位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据说成绩极好,有上北大的资本,毕业后也没随波逐流,而是考上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并炮制出了震惊整个行业的顾氏循环,研制出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从此开始闯荡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