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乡镇企业》2014,(3):39-39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首都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北京城镇化率已达86.2%,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产业结构也与高收入国家基本一致。目前,北京城镇化水平仅比上海低3.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因而对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并不容易。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人口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水平的测评指标,但由于单一指标并不能涵盖城镇化的大部分信息,不能反映城镇化的真实水平,而且不同区域计算的口径不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以城镇常住人口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化率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化率的争议,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综合指标体系法入手。本文结合山西省的具体情况,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来探讨山西省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根据测评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山西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发现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所在及需要改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湖南房地产》2005,(11):4-4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可达37%.比“九五”末提高7.25个百分点。但我省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编按]  相似文献   

4.
任重道远: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看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型城镇化阶段的到来,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实现新时期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民生与民权的重要内容登上历史舞台。从逻辑上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但实际情况表明:全国有超过半数的省、直辖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镇化水平脱节;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10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并没有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到来而稳步上升,却出现了与城镇化率明显的错位不协调与梯度差异,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序幕刚刚拉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1985-2012年全国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支出的互动关系来看,城镇化同消费支出变化及平均消费倾向变化并无直接关联;从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来看,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因仍在于收入的提高,经济增长对扩大消费也有显著正影响,但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高实际上并没有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分割性户籍制度、缺位的社会保障以及相对牢固的习惯习俗,阻断了城镇化同居民消费增长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首先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和如何城镇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城镇化用三个指标来度量:一个是城市集中度,全省城市人口中最大城市所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二是大城市人口比重,即省内100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总人口占省城市人口的比重,三是最大城市人均GDP。通过引进交叉项、利用两步回归分析(工具变量回归分析)方法检测如何城镇化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如何城镇化都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城镇化对经济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和大城市人口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间接影响表现在城市集中度通过城镇化率影响经济增长。最后提出从城镇化率和如何城镇化两个方面着手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一)变量的选取本文以河北省的年末城镇人口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城镇化率)为变量来衡量河北省城镇化水平情况,以河北银行存款额为变量来反映河北银行的发展状况。(二)数据说明本文采用的数据为年度数据,样本期为2000年至2012年。城镇化率的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局网站,河北银行的  相似文献   

9.
金彤 《上海企业》2013,(9):80-81
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35.29%,按照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仍处于快速发展区间。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省(区)的影响作用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对各类省(区)城镇化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对外贸易规模仅对城镇化水平高的两类省(区)的城镇化影响显著,但是推动作用比较小;教育水平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两类省(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潘珊珊 《企业导报》2014,(14):8+10-8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新型城镇化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镇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率也较低;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城镇化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以城镇化(城市体系)的形成机理来分析消费市场的繁荣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空间维度的关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45%,低于全国水平;河北省是一个净迁出大省。所以河北省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城市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时注重生态建设,以城市带动农村,稳步推进城市化本文通过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原则、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指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分析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容量增长的持续动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多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这部分人口的住房需求十分庞大,假设人均住房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来实证分析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演化趋势;2017年城镇化水平超过50%,开始进入城市社会;到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58.62%,虽然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有所缩小,但仍落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市场化水平,工业化、全球化和城乡差距对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也较大;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落后是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重视发展小城镇,注重人的城镇化,实现低碳、可持续的城镇化历经30余年,城镇化经历了早期支持小城镇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当前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以常住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衡量的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2年的52%,但从整体来看,城镇化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而且,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路径依赖,并带来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管理等种种问题,亟须在新型城镇化视  相似文献   

16.
周中稳  王浩 《经济界》2013,(5):61-65
城镇化整体规划,初步确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17年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60%以上,五年内达到山东省平均水平。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及其成因。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以分析城镇化背后的动力因素。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城镇化率均有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对OECD国家而言,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增加)会显著提高OECD国家的中小城镇比率,这意味着对其而言,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西部重大战略性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胜阻 《经济界》2000,(6):29-31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不断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农村城镇的水平是由农村城镇化率来度量的。农村城镇化率指的是农村镇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西部非农业人口占西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7.9%,东部的这个比值在28%左右,西部要比东部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速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部农村城镇化的效应或战略意义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西部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与其他省份城镇化率相差甚远,将面对广西小城镇发展遇到的问题,针对如何改善各地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等现实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最大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1%提高到2012年的44.93%,但仍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60%以上的城镇化率。因此,重构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