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临21世纪的到来,中国农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农产品的供给已经由生产约束转向消费约束,必须适应市场来发展农业;二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由资源约束转向资源与科技双重约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农业;三是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已经由农业内在因素的自我约束转向农业外在条件的宏观约束,必须通过经济和社会大协作来促进农业。如何顺应这个阶段性变化,使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当前农业的发展与困境,呼唤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举告别了农产品的短…  相似文献   

2.
论21世纪中国的管理革命程振清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涨和三资企业在中国示范性的影响,以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为主要标志的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21世纪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压力之间形成较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面临的三大危机 我国现在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所谓机遇与挑战同在,无非是说危机是危中之机。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三个主要危机。  相似文献   

4.
水彩画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中国的,由于其创作工具、材料、技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些接近,所以很快就在国内得到传播和发展。建国后,中国式水彩渐渐脱离西方的藩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产生了张眉孙、李咏森等一代中国水彩画大师。  相似文献   

5.
水彩画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中国的,由于其创作工具、材料、技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些接近.所以很快就在国内得到传播和发展。建国后,中国式水彩渐渐脱离西方的藩篱。  相似文献   

6.
孙庄 《理论观察》2009,(1):32-33
一切社会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其过去历史的产物,中国帝国统治时期的政治传统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不难找到传统的烙印。更为重要的是当代中国政府和政治的最直接的源头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设计和政治安排。所以只有把现实的中国政治放到传统文化与革命价值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进行考察,我们才能对当下的政治有更为真切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贾品荣 《西部论丛》2009,(10):12-14
2009年,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回首6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1949—2009年,世界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和新世纪。在这四个阶段,中国和其他国家各是如何走过的?该作何评价?这需要从比较的向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纪钟声敲响,我国人民高唱着20世纪的胜利凯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走进新的时代。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已经看到了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绚丽多彩、鼓舞人心的新世纪的宏伟蓝图:到建党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同时也指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用不断开拓和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为党和人民、为努力实现代表了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要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综观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过程。21世纪中国农业必将走向农业信息化。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信息技术革命,促进农业信息化是迈入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革命     
黄钟 《新财经》2001,(12):12-19
如果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称为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把中国入世称为第三次革命,同样恰如其分:它昭示了中国在21世纪所必须遵循的路径:彻底走出排斥外部世界的历史悲剧。消除对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误会.从而成为世界主流文明大家庭里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1.
胡雪丽 《魅力中国》2014,(18):113-113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输入和影响,使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苏联音乐唤起中国音乐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前动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从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的宏伟战略目标。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现代化?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著十分鼋娶的观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汉的中小企业100多年的演变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至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武汉的中小企业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20世纪初,民族资本在海外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双重影响下,投资武汉兴办轻纺工业,出现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民族中小企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武汉工业产值甚至超过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此后,武汉工业基础遭到接连不断的战乱重创,中小企业也因此陷入衰败。第二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4.
11月10日,中国终于在多哈结束了15年的“入世”征程,在欢笑、欢腾的同时,我们更该冷静地思考一下,WTO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加入WTO,能给中国和中国老百姓带来真正的繁荣和国富民强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时间,还需要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但有一点是不可质疑的,那就是将加快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而更快、更全面地与国际社会接轨。 经济全球化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向人们暗示: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如果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以外,就很难使本国经济得到大的发展。就当今而言,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咬紧牙关、强忍阵痛、义无反顾地建立属于自己又迎合世界的经济体制,用以调整自身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角色。这种调整使得我们会产生从未有过的紧迫感,促进自身在基础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下面是我们编发的与此话题有关的一组文章,但愿这些文章、这些观点能给广大读者启迪思维、开阔眼界,更好地做好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下半叶,民族学在中国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建国后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是从事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社会形态调查;第二阶段大致从1979年开始至1999年,除了对前一阶段调查资料的整理外,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关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市民族和民族问题、汉人社区发展以及跨国民族发展问题,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理清20世纪下半叶民族学在中国的应用发展脉络,并对其进行评述,分析其历史的、现实的状况及原因,总结经验,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盼 《新财经》2014,(2):98-9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暴增,铁路因其载客量的优势,便成为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正因此,众所周知,铁路问题便成了一个大的民生问题。中国早在19世经60年代就开始兴建铁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中国企业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四个阶段的革命实践历程,研究探讨了中国企业家革命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及薪酬革命,经营自主权革命和股权革命的具体的革命要求。简要总结了近年来中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实施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企业家股权革命的最高形式在中国的实践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初开始,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随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到现在战略管理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是历史研究,或者更确切地说,经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譬如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被视为推升英格兰工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前近代社会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农业在其福利和税收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所谓传统学派的学者试图对农业总产出进行量化。随着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另一种学派,着重研究农业变动的社会和文化涵义。不过,传统学派的重要地位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农业的定量研究同样是许多大讨论的基础。譬如最近兴起的大分流讨论,即针对18至19世纪中国相对于西欧的经济地位,其中农业部门增长或衰退的争论便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史志宏研究员在其《清代农业生产指标的估计》一文中,对清代中国农业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化的收集和分析,堪称这一领域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必将对农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世界农业科技革命 (一)、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DNA的重组,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随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材料、航空与航天、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使农业面临着启动一场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