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政通信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通信过程,每个邮件从用户交寄、车辆运输、分拣分发到投递到户,涉及邮政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差错都会影响邮件的传递质量。邮政通信生产以时间为轴线,邮件全程传递的时限管理是邮政生产的核心,也是邮政企业的生命线,邮件时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邮件的传递速度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1989年10月30日邮电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邮政运输局、速递局发出关于加强邮件时限管理的通知,即(1989)邮部字548号文件。通知说,邮件传递时限是邮政通信质量的主要内容。保证各项邮件,特别是轻型邮件的传递时限是当前衡量邮政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邮件的时限管理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邮政事业获得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邮电部于1989年10月发出关于加强邮件时限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说,邮件传递时限是邮政通信质量的主要内容。保证各项邮件,特别是轻型邮件的传递时限是当前衡量邮政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如何贯彻这个通知,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北京市邮政局。北京市邮政局担负着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通信的重任,是全国邮政通信的龙头局。  相似文献   

4.
张洪芬  焦铮 《邮政研究》2000,16(3):13-15
2.优化作业组织,最大限度地缩短邮件传递时限对用户来说,邮政只有一个生产过程——投递邮件,但对邮政本身来说,邮政的生产过程至少要经过邮件的收寄、邮件运输、邮件的内部处理和邮件的投递。要使邮件在邮政网中的传递时限尽量短,则需要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安排,同时还要优化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即优化作业组织。作业组织的好坏是影响邮件传递质量和传递时限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我国邮政通信作业组织一直采用传统的经验管理和运行方式,随着邮政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邮政作业效率和通信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邮件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信息与实物的传递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缩短邮件传递时限,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邮件传递时限做为衡量邮政通信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时限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传递时限的确定和考核。目前,我国邮政部门对有关时限指标的确定和考核,一般按主要运输手段的邮运所需时间与内部处理时间推算确定,并用试信的方法加以考核,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邮政通信的根本任务就是将用户交寄的邮件安全、准确、迅速地交给收件。人,如果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积压延误和丢失损毁,就会直接危害用户的切身利益,降低邮政通信的信誉和影响邮政业务的发展。由于近几年邮政网路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不够合理,运转效率降低,邮件传递缓慢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因此,抓好邮政通信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 一、加强时限管理  相似文献   

7.
邮政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对邮件时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邮件时限提早一天或半天,乃至几小时,几分钟对社会的生产、流通以及人们的生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邮政通信生产中严格时限管理,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使邮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服务,不断提高邮政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促进邮政  相似文献   

8.
时限是邮政通信的基本属性,也是邮政通信质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时限状况的好坏不仅标志着邮政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邮电的信誉。因此,加强时限管理,是各级邮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时期以来,邮件逾限率较高,社会反映强烈,尽管邮总一直强调要加强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但时限状况起伏较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近两年来,尤其是去年,我们注意将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时限管理工作中去,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邮件时限准时率稳步提高,邮件传递速度慢的状况有所改观。根据全国56个检查点1990年抽查结果统计,四种邮件的综合准时率为96.94%,比1989年提高1.97%。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抓时限管理的: 一、以时限为主线,开展优化作业组织管理。这项工作已在全国三分之一的指  相似文献   

9.
浅谈邮政日戳及其管理黄乡高邮政日戳是邮政企业处理通信业务必需的专用戳记,是邮局收寄或投递邮件处理过程中的凭证,也是计算邮件传递时限的依据,它标志着邮局所负的责任,是极为严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印戳。邮戳虽小,但所承担的责任重大。自1985年邮电部颁布《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个体运输力量加速邮件安全传递王达伟改革开放给邮政通信事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使邮政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信息时代社会对信息的时限要求,给邮政通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就是邮件的传递速度如何满足社会对信息时限的要求,为此邮...  相似文献   

11.
解决邮件时限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加速邮件传递速度,已成为当前发展邮政通信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时限观念。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限传递邮件主要靠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共同的努力。因此,要在广大职工中大力进行人民邮电为人民,以及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电服务方针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局部和全网之间的关系,树立时限是邮政企业的生命线的观念以及强烈的全网意识,严格按规定的时限频次处理邮件,努力做到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各生产环节之间密切配合,不断提高时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邮政法》第七条规定:“邮件和汇款在未投交收件人收款人之前,所有权属于寄件人或者汇款人”。这从法的角度阐明了邮政通信过程中邮件、汇款的所有权问题。所有权是法律规定的一种物权,指所有人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邮政通信通过信息和实物的传递,实现信息和实物的转移。邮政企业接受寄件人、汇款人的委托,依法承担传递的义务,用户与邮政企业之间实际上相当于民法上所规定的委托合同关系。只有当邮件、汇款投交到收件人或收款人以后,邮件、汇款的所有权才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3.
马成  王凡 《中国邮政》2005,(6):48-49
邮件容器是在邮政通信生产中专用的封发工具。邮件容器调拨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着邮件的传递时限、制约着邮政业务的开发,邮件容器的短缺情况更直接关系到邮政业务的发展途径和市场拓展,可谓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4.
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邮政生产要素进行系统的排列组合,使各种生产要素和条件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它要求邮政通信各基层单位,在既定的业务种类及全程时限、网路组织结构、进出口接发车次的前提下,根据邮件传递的特点和业务流量,经济合理地确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以传  相似文献   

15.
邮件处理中心是邮政企业对公众交寄的实物进行分拣处理的生产作业场所,是全国邮政实物传递网上的节点。中心内部场地、设备、处理流程、作业组织等对确保邮件处理时限和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邮件处理中心建设是邮政基本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就邮件处理中...  相似文献   

16.
岱维 《中国邮政》2008,(2):62-62
邮政日戳是邮政部门经办业务的重要戳记,是以确认邮政局所与用户之间以及局所之间权责关系的印信。邮政日戳证明了邮政企业与用户间形成用邮合同关系,是邮件传递时间和时限的查询依据,也是集邮收藏的一项重要内容。邮政日戳具有法律效力,日戳的使用具有法定性。  相似文献   

17.
五、邮政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的基本内容前文已述及,邮政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要依据邮政业务量的大小,根据同一业务种类所形成的业务规模进行局所和邮路的合理分工,并确定局所的作业规模,调整生产力要素的配置。1.科学合理地划分邮政业务种类我国传统的邮政业务种类的划分主要是按内件性质,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邮政通信的发展。因为用户对邮件的传递时限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按照时限的快慢进行邮政业务种类的划分成为必然。同时,在内部处理环节,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对邮件的包装外型及规格提出了新的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社会普遍反映邮件传递速度慢,时限成了邮政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邮件传递的时限,主要受运递时限和作业基本时限两大因素的影响。我认为,邮件传递速度之所以慢,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1、邮件传递全程中各环节处理频次低。频次是在一定时间内邮运、交接、投递、开箱、转趟的次数,它反映了邮件的传递速度和邮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包括邮运频次、交接频次、投递频次、开箱频次和市内转趟频次等。要提高邮件全程传递速度,必须同时提高各环节的处理频次,只提高其中某一环节的  相似文献   

19.
邮政业务结构的变化对我国邮政通信网路发展的影响庄士钦,苑春荟,杜娟一、近年来我国邮政业务发展趋势1.对邮件传递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邮件传递速度要求的提高,集中体现在特快专递业务的发展上。特快专递业务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用户对提高邮政时限水平的日趋增长的需...  相似文献   

20.
邮政在同空间和时间的搏斗中,实现着国家、地区、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通信需求。向距离挑战,迅速准确地提供通信服务,是用户的愿望,邮政的天职。然而,由于各类邮件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对时限的要求也不同。为了保证各类通信的有效性,实现邮政组织的科学性,现代邮政通信必须根据各类通信的不同需求,在普遍提高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