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一个春天,各位专家、学者在粤东地区最高学府汕头大学欢聚一堂,从经济的角度研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引下,香港的顺利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回归后的香港全面实践“一国两制”,这必将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新鲜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香港主权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继续繁荣稳定发展,特别是去年10月成功抗击了金融风波的袭击,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解决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为国际社会解决复杂争端提供了一种  相似文献   

3.
试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自此,“一国两制”从构想变为现实,这提高了我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本文主要从经济领域,根据“一国两制”在香港一年来的具体实践,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顺利回归10个月来香港的稳定繁荣、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去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的不俗表现,昭示着“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研究“一国两制”初步实践的成功经验,探讨“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4月1日~4日,来自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汕头等地的近50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家齐集汕头大学,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首先实践,我着重从概念方面提出来讨论.一、“一国两制”中的“两制”的不同“一国两制”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是从现实出发提出的构想.50年不变,但总得有一个接轨形成.“两制”的不同原来是指在所有制上的区别,即一方是社会主义,另一方是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如果对经济制度作一个透视,那么首先要看到的因素是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在1982年谈到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时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提出来的.在此之前的1981年,叶剑英在阐述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中实际上已包括一国两制的内容.由于台湾、香港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一国两制”首先是在不改变两地现行制度的条件下实现统一的一种做法.从用和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项站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高度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创立的伟大构想,随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首先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内涵及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不论在政治层面上,还是在经济层面上,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邱勇 《经济前沿》2002,(11):64-64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央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是如何确保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基本国策在香港的伟大实践是如何维护和提高香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原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法律学系教授端木正作序,中山大学郑佩玉和李开云两位教授主编的《“九七”香港经济社会研究》(最近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深化对“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基本国策成功经验的认识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之旅的第一站目标—香港回归已经于1997年7月1日完成,第二站目标——澳门回归也将在1999年12月20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蒙受的殖民主义耻辱在本世纪内彻底洗刷,在外交领域的中国国土、国民分离的痛苦在本世纪内获全面终结.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中葡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的伟大实践,二者有共性处,也有不同点.本文拟对此一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国两制”之“香港模式”、“澳门模式”的异同问题做一初步的比较研究,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随后就扩大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际的发展是,这一构想首先在香港进行了初步实践.内地的社会主义经济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一个国家内怎样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实践表明,内地和香港不同制度的经济决不是两种互不相干的经济,已经逐步整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具体模式.这一具体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如何从理论上给予解释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一年来,亚洲金融风波叠起,对香港经济冲击不小.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民,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从容对付外来的各种压力.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在一国两制的继续实践中,内地与香港将共同迎接挑战,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2.
’97香港回归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有诸多“对接”的课题值得研究。其中一个紧要课题便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解决我国现行政治法律制席与香港相应制席的“对接”问题。 重视“香港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发挥互补优势开创合作新局面陈克强(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回归祖国一年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获得了成功的实践,香港与内地经济技术合作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地合作,...  相似文献   

14.
香港和澳门均已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必将使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甚为复杂、特殊。本文拟就“一国两制”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模式进行探讨。“一国两制”与区际法律冲突“一国两制”即在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都不是国家实体[1]”。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中国分别已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  相似文献   

15.
香港协进联盟(简称“港进联”)是香港新近成立的工商专业界人士为实现“一国两制”而成立的参政议政团体。在香港工商界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元月22日上午.以港进联主席刘汉铨、副主席温嘉旋、监委主席杨孙西为首的“港进联”大陆访问团一行26人,在省府大院省府第三接待室与省府研究中心进行了粤港问题的对话与座谈。  相似文献   

16.
随着香港的回归,随着香港与内地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广大港人正逐步加深对“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认知。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推动下,更是为了加快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于是在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简称CEPA),启动建立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CEPA是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做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大陆民众对香港的支持与维护。在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2)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周年,是"一国两制"构想由理论到实践的2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的伟大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的来源、内容,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并且分析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仅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盛大喜事,也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模式下,抓住香港回归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沪港之间全方位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将上海浦东的开发推上新的台阶,已成大陆与香港两地经济的聚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正仪 《新经济》2001,(7):64-67
转眼间,香港回归祖国、实施"一国两制"已经整整四年了.毫无疑问,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是成功的.但是,它仍将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严峻考验,承受全球一体化对社会文化的长远冲击.它也将在两岸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吴雪元 《新经济》1995,(8):48-49
为了落实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确保我国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在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香港特区)保持“香港原有法律不变”,国家赋予香港特区立法机关广泛的立法自主权,使我国地方立法与香港特区立法形成重大差异。分析阐述这种立法差异,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政策法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