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整、广义的债转股应当包括债转债、狭义债转股、股权退出三层含义,债转债是债转股的法律前提和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债转债这个环节,债转股才能依顺利进行,只有通过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明确其权利义务,依法对债转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债转股才能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的战略目标发挥作用;股权退出意义在于最后化解风险,收回投资,法律支持是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手段,国家应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更多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的债转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是指企业的债务转成权益资本,投资者的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变成企业的股权人。国有企业应将债转股视为一种脱困发展的机会,在债转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配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贷资产。实现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是去杠杆的有效工具。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障碍。由于退出机制不健全,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目前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模式更为多元化,对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需求开始增加,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如退出方式的可操作性较低、股权转让周期长、债转优先股退出难度较大等问题。债转股股权退出难的主要原因,与股权回购退出的制度基础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监管约束较多、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股权转让受让主体活跃度不足等有关。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债转股股权交易场所设置,完善股权回购的配套措施,适度调整股权转让相关监管政策规定,优化债转优先股机制设计,完善债转股定价机制并规范转让行为。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或被持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也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按照债转股的思路,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债转股后必须尽采取市场手段实现退出机制,然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短期内实现股权的退出机制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尝试进行金融创新作为债转股的退出机制,不失为一种好途径。笔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债转股因其实施背景、立法缺位及其伴生的道德风险,转股伊始就倍受争议,但五年来实践表明,为数不少的债转股企业初步实现了摆脱困境的目标,迈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由于债转股当初设定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而今又因股权中长期持有或即时退出而再起争议。笔认为,股权退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应强制退出,部分债转股股权中长期持有是目前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是国家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全国580家企业中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新公司的设立。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加强和改进管理,解决好非债非股的问题;二是实现股权退出,完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的使命。这一时期如何发挥专员办的优势,在债转股股权转让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政策是我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债转股在实践中转股企业的股权管理和退出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债转股企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债转股企业自身、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外部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银企债务重组方式中,各界对债转股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债转股达到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双重目标。应该看到,债转股只是一系列政策实施的起点,而非目标,企业的成功盘活和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顺利退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多家债转股企业的股东,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能力有限,客观上不可能全面履行股东职能。为此,采用股权重组信托的方式,不失为可行的办法。它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与外部特定机构建立信托关系,将债转股股权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特定机构,由该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财产进行必要的重组及运作。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股权管理已有四年多时间.债转股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股权管理有哪些难点?股权退出有何障碍?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出分析,并就下一步国家实施股权退出政策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企业债转股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但是业内业外对资产管理公司行使对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意见并不统一,其中有两种较普遍的观点:一是仍然遵循原来国有商业银行债权管理的思路,二是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股东,但主观上还存在搭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便车的思想,客观上存在放弃大股东地位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企业理论和博弈理论做一些理论思考,并结合腾的实证分析,说明这两种操作思路都是告不住的,只有主动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大股东作用,才能很好地化解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风险和退出风险,实现债转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的风险来自企业债务豁免预期,地方政府、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资产管理公司动作不力,商业银行行为扭曲等。防范债转股风险的对策:债转股企业的制度创新,营造好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债转股企业股权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企业债转股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但是业内业外对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行使对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意见并不统一,其中有两种较普遍的观点:一是仍然遵循原来国有商业银行债权管理的思路,二是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股东,但主观上还存在搭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便车的思想,客观上存在放弃大股东地位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企业理论和博弈理论做一些理论思考,并结合有关的实证分析,说明这两种操作思路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主动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大股东作用,才能很好地化解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管理风险和退出风险,实现债转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债转股运作中存在着道德风险,企业对股权回购压力大把握小,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安置富余人员困难大,债转股不能解决企业和银行的所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主体目标,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拓宽股权退出通道及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并加强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权重组的信托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强 《上海金融》2004,(2):22-24
对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良贷款,我国主要采取了政策性债转股方法。由于债转股只是对企业财务账面的调整,大部分债转股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仍然存在软约束,企业绩效日趋下降,致使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资产质量日益下降。本文在深入分析股权资产管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进信托机制参与股权管理的创新观点,并论述股权重组信托机制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对股权重组信托机制业务流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陈超 《中国金融》2005,(16):58-59
1999年,国家经贸委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审查推荐债转股企业601户,债转股总额4596亿元。截至2003年底,批准实施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共570户,涉及金额3178亿元。在已签订债转股协议的企业中,尚有20%没有完成新公司的注册登记,债转股余额达1808.97亿元。近期,国资委发出《关于对债转股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检查的通知》,目的是通过全面清理检查,摸清债转股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债转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债转股工作的政策和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债转股企业健康发展。目前,企业债转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部分拟转股资产长期处于“非股非债”的悬空状态;资产评估水分多,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受损严重;股权管理难以落实,资产管理公司股东权益缺乏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医治由于企业资本金投入不足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所采取的解救措施。因此,必须借助债转股的手段,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效果。——加快债转股的速度。不良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时间越长,资产贬值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现在方方面面应通力合作,尽快加快债转股的速度,全力打通股权的退出通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仍然来源于旧体制。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公司严格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8.
债转股是国家为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和解困目标,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而推出的一项政策性措施。债转股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债转股的含义及目的   债转股,是以商业银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将原来商业银行与企业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将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  相似文献   

19.
债权转股权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但是,并非所有国有企业都符合债转股条件,债转股对具体企业也不是都有利。对于符合条件,能考虑实施债转股,并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企业,需要利用现代财务分析评价方法来分析评价债转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企业去杠杆、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债转股得以积极推广,然而股权的退出是债转股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现实背景和实施要求出发,揭示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总结国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有效经验,结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个案实践和路径设计,提出完善我国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