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张国健 《企业经济》2012,(12):164-167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国家财税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财税政策激励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了完善财税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应用在线举报系统、网络信息自动提取与甄别系统一直以来,科技创新是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实现土地督察效率和效能提高的有效路径。武汉督察局研发的在线举报系统和网络信息自动提取与甄别系统,为土地督察安上了"科技之眼",使督察干部足不出户即可将督察区域内的土地违法信息和新开工项目信息尽收眼底,跨越性地实现了土地督察发现机制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为公众参与土地管理工作新格局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和行业商业协会、风险投融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创新网络有机体。本文在剖析了协同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走出校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塑造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创新网络软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基本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人力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制度创新的影响,还提出了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激励评价标准,加快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等四个政策建议,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开发型城市要实现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这些机制包括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滨海新区被认为是我国可以率先建立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地区之一。文章在回顾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之后,阐述了滨海新区是一类区域创新体系,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河北冀中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通过改革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实现产业在河北省冀中南经济地区聚集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河北省冀中南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科技招商和人才引进,实施联合与合作攻关创新策略,持续推动冀中南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环境与上海城市创新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分别在较短和较长时期内是城市创新的Granger原因;创新网络、城市创新自身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上海城市创新的作用依次减小;对上海城市创新的贡献,创新网络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但二者的作用一直在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完善政策体系、扩大交流合作及完善中介服务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上海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践表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地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完善的跨区域创新网络。本文旨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体系来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现状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支撑点,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重要税收来源,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社会和谐、西部地区稳定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开放示范、江海联动发展的重要窗口与节点,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水平的一体化,有必要划出一块区域进行制度创新和新的产业布局,如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与嘉兴嘉善县等部分区域,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示范区,并对该区域内产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以上海作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的高度,从发挥上海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出发,谋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的更优质量产业集群布局。  相似文献   

11.
从协同创新、创新网络和自组织演化三个角度,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小微企业的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可以个体企业的成长,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再到区域系统自演化组织形成的过程、机理、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同进也可以针对科技小微企业成长路径的三个层次,即企业层面、产业(区域)层面、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措施。从企业层面来讲,科技小微企业宜采用内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从产业(区域)层面来讲,为促进科技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可通过产业(区域)的空间规划,为科技小微企业的地理集聚提供保障;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为实现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国家出台积极扶持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等,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区域物流节点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菲  张君 《物流技术》2007,26(3):59-61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影响区域物流节点布局的因素,建立评价备选节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区域物流的空间网络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区域创新能力 提高江苏区域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年)》对我省区域创新的现状分析。从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加快知识流动、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加快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耦合研究——以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的成熟能促成产业集群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台州产业集群面临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项目驱动的科技平台进行发展、完善集群与区域创新政策、培育企业孵化器、打造学习型和竞争合作集群文化方面,提出了加强区域创新和集群创新耦合发展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借鉴PSR方法,分析区域内外部环境对科技创新的胁迫效应及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的反应,从理论上证明了二者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利用因子分析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经济转型能力的测定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转型在静态与动态上均具有内在一致性。由于科技创新在耦合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持系统、主体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引导经济转型,实现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王颖莉 《价值工程》2014,(29):12-13
县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对县区进行科技创新评价,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现行的县(市)区、高新区考核指标为基础,借鉴武汉、南京、宁波等地的考核办法,构建了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用济南市"2013年度县市区、高新区科技创新进展情况通报"的部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济南市各县(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引用技术出口份额事例及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的必要性,同时,如何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好分配机制问题;建立良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扩大科技开发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的保护机制和持续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建立科技创新机制要狠抓落实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和资源集中地,是区域科技创新的中心。基于DEA模型对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2009—2019年的科技创新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利用Tobit模型对科技创新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2009—2019年的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城市未达到DEA相对有效。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程度、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教育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对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个中心城市应通过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等途径,通过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科技人才、科技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等方法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经济效益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河南省各地市目前科技创新建设的现状进行详细剖析,揭示不同地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的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军银 《企业导报》2012,(1):164-165
武汉城市圈被国家赋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实现跨越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然而,历史沉积的用人机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实行创新。为此,本文提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干部选任实现人岗相适;建立健全"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活释放科技和管理人员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