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江西南丰县以南丰蜜橘这一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构筑四大体系,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09年,全县南丰蜜橘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达6亿公斤,总产值突破10亿元。二是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南丰蜜橘率先在全国柑橘类产品中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西南丰县以南丰蜜橘这一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构筑四大体系,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09年,全县南丰蜜橘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达6亿公斤,总产值突破10亿元.二是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南丰蜜橘率先在全国柑橘类产品中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南丰蜜橘"商标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宽皮橘"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3.
春节期间,江西省南丰县市山镇梓和村盛旺果品合作社组织农民工加班加点分拣、包装南丰蜜橘,销往全国各地,以满足春节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南丰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南丰蜜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确保南丰蜜橘核心地位的前提下,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优化种植布局、逐步淘汰低劣橘园、适当发展其他特色柑...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展和做大蔬菜产业,2001年以来,永丰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扶贫贷款450万元,扶贫产业辐射贫困农户0.6万户,产业基地劳动贫困农户年增收总额180万元。“永丰牌”蔬菜之所以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是近年永丰县擦亮“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金字品牌,实现扩张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减贫和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1949—2020年,我国产业扶贫政策主要经历了生产自救式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与种养加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在这过程中,扶贫受益对象、重点扶持产业、产业扶贫手段、扶贫资金使用、产业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呈现出日益精准化的演进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政策包容性和精准性,适度扩大受益群体,增强要素赋能效应,优化产业链主体能力和产业带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金秋时节,赣南大地莲、米、瓜、柚、菇、菜、花、橙等扶贫产品馨香阵阵,赣南产业扶贫成果丰硕。“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果茶、蚕桑、林化、畜牧养殖、经济作物等五大支柱产业,逐步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全市72.2万贫困人口先后解决温饱。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在川定点扶贫的24个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四川省34个贫困县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在34个贫困县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卫生扶贫、教育扶贫、连片开发等,使3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700多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8.
一是注册成立“宁都县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拉动银行投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县扶贫办筹集400万元,以国有独资的形式,于2009年3月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公司在确保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依照国家、省、市、县扶贫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围绕扶贫产业工作重点,以安全性、流动性、合法性为基本准则,坚持市场化运作、资本保值运营、防范风险、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的经营原则,为扶贫产业建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担保。开展担保配套的咨询、项目论证、代理等一系列服务。公司可拉动银行资金约2000万元投资扶贫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农村产业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但是,当前农村产业扶贫依然面临着扶贫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实践困境。要破解上述实践困境,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产业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断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无缝对接的新模式,不断深化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产业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形式,跳出扶贫的惯性思维,探究产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利于对利益相关方进行资源合理匹配,利于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利于构建多主体多要素的扶贫长效机制。文章先基于产业分类角度进行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分析,之后探讨长效作用机制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经济研究》2009,(1):65-68
2008年,青海省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紧密结合贫困农牧区区域资源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为引导,着力整合生产要素,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建成了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23个贫困村4104户贫困户19415人直接受益,23个村年均增收388.3万元,年人均增收200多元。从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长效化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巴庚明 《老区建设》2013,(19):25-27
如今在万安县只要列入贫困户名单的农户,就会安排干部帮扶,并得到实打实的支持,比如产业扶贫对象每户有5千元的奖补和2万元的贷款安排,贫困户子女新考上大学有1万元的扶助,等等。这是令贫困群众感到非常高兴的事。起因是县里今年建立了扶贫到户的新机制,使全县1.9万多户贫困户有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今年以来该县已落实产业扶贫类1220户,搬迁扶贫类387户,智力扶贫类326户,劳务扶贫类214户,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遂川县始终坚持“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并举、资金扶助与产业扶贫并重、科技帮扶与文化扶贫并进”,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移民新村,村镇面貌一新。大汾镇红太阳社区获得“全省最优美村庄”称号,红军桥、新苑、秀峰、水东等移民社区犹如一串撒落崇山峻岭间的明珠,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新村、文明城镇。在“全国移民扶贫先进县”遂川成为“全省首批移民扶贫试点县”五周年之际,笔者走进一个个移民点,切身感受和体验遂川2万移民火热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先后创新实施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资产收益扶贫和产业奖补“增收激励法”等,培育和扶持全县扶贫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其产业扶贫资金以资产物化形式购买扶贫经营主体资产,每年扶贫经营主体按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增收。扶贫经营主体获得了扶贫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胭脂柚、黎川黎米、船屋白茶、洋芋粉丝、盛丰水产等一系列扶贫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刘洪 《老区建设》2015,(5):36-38
近几年来,江西省吉安县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24万户7.88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1.46万户4.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0.9%下降到2014年的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004元提高到2014年的7076元,增长了76.7%。吉安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3,(15):6-7
今年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打出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组合拳。各县(市、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掀起新一轮扶贫攻坚热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吉安县地处赣中、吉泰盆地中心,全县现辖11镇8乡、315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11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口37万。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和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实施产业扶贫,让贫困农民在产业扶贫中受益,增强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尽早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脱贫致富之路,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脱贫方式,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贵州黔南龙山镇产业扶贫项目,总结归纳出4种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发现产业扶贫实施以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同时仍面临产业辐射范围小、抗风险能力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产业扶贫实施难题,提出以下建议:一要发展差异化扶贫产业,避免同质竞争;二要构建信任机制,激发贫困户参与动力;三要加强产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四要健全风险防范制度,增强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五要完善扶贫项目管理机制,防止精英俘获。  相似文献   

19.
赣南老区在“八七”扶贫攻坚的进程中 ,不仅扶物质 ,而且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四年来 ,文化扶贫同产业扶贫紧密结合 ,使61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 ,在扶贫攻坚中 ,显示出特有的文化魅力。“万村书库”———农民变富的“百宝库”赣南是革命老区 ,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 ,所辖18个县 (市 )有8个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八七”扶贫攻坚初期 ,还有105万农村人口处于温饱线下 ,他们多数居住在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的穷山沟 ,贫瘠的文化是制约彻底摆脱穷困的症结。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1996年 ,中央红军长征起点的于…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13,(7):26-29
2009年以来,大余县做巧做足社会扶贫大文章,创造性地将定点扶贫单位的资源优势、村级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和贫困群众的治穷致富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精细有效地把社会扶贫资源整合到村、作用到户,取得显著效益。一、模式的提出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与广东粤北交壤,总人口30.7万,其中农业人口215978人;三面环山,地势以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