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模型,结合辽阳市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总值、道路面积、乡村户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确定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存在盖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方差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认为扬店镇现状人均居民点用地差异主要由耕地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引起.研究结论:促进扬店镇农村居民点集约节约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进行中心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发展用地模式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中国城乡发展规模按用地特征分为乡村、小城镇和城市三种模式,分析了1989~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城乡发展用地扩张的特征。研究表明,乡村模式用地在建设用地总量中约占70%,但城镇模式用地扩张速度快于乡村模式,而且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促进了各地区城市模式用地比例的提高和乡村模式用地比例的减少;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对不同模式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由于城市人均占用土地面积明显低于乡村人均占用土地面积,经济发展导致的城市模式用地扩张或乡村模式用地缩减对保护耕地还能起到正面作用,因此,不必太担心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流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含山县1995年以来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相关政策、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与家庭是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含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随着人口减少不降反升,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地执法监察困难重重。本文利用全国2008年—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土地监察执法力度越软弱,农村居民点用地就会膨胀,并对用地行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弄清楚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的规律性,找出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随时间变化的驱动力,本文以青岛市2000—2003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依据,选取10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青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动态因素和社会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9.
邳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以邳州市为例,分析了项目研究区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界定了村庄类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是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必须全方位的进行整理潜力分析,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完整地涵盖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在阐述其潜力涵义的基础上,选用19项潜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从而得到所要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值,论证整理项目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村级尺度下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级微观尺度出发,利用GIS技术手段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县梅石坝村农村居民点优化前的空间格局、形态特征、景观指数、人均用地规模四项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归纳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三项原则:①尊重农户意愿;②依托现有居民点适度集聚;③充分顾及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现有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析优化后基本特征的变化,提出了"一村一核,一社一心"的优化布局模式。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更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增加耕地潜力。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选取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11个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研究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平均为0.43,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平均为25.76%,且北部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于中南部低山丘陵区。研究结论:(1)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受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经济实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制约;(2)受自然限制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点并不都适宜整理成耕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居民点采用多样的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人均用地超标,整理潜力很大;(2)65个地域单元的限制条件修正系数介于0.2849 — 0.7281之间,表示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能力和可能性;(3)2005 — 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24546.3 hm2和92727.09 hm2。研究结论:(1)人均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2)整理潜力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现实潜力下降;(3)区域条件差别显著,整理难度不一;(4)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和总结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采用调查分析、资料综合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得出:①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宅基地占较大比例;②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规划滞后,布局混乱、扩展无序等问题;③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分为早期能人带动型模式、政策推动型模式、经济发展带动型模式、经济发展需求型模式。因此,根据不同经济社会条件,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选取适合本地条件的整理模式,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在提出的目的及其内涵上有所区别,但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措施。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人均用地面积偏高和旧屋闲置严重等现象,结合区域人均居民点用地和城镇体系规划标准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AHP法对其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9074.45 hm~2,现实潜力为2439.34 hm~2,说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经对整理现实潜力的分等评级,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整理现实潜力低比例、中比例、高比例3个区,以期为该县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及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租金差异化动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不同主体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同,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高,而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的租金要求较高,且期望的租金还要包括劳动力机会成本。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租金的博弈直接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土地租金的高涨,使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出现倒挂,但政府的补贴又维持了这种不健康的租赁关系。农地租金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自耕农的壮大和发展,使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公司化,农业公司对利润的博弈导致了套取政策补贴、农地非粮化等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堪忧。建议构建进城农民土地退出机制、扶持培养自耕农、建立多种途径的农业经营合作模式、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等措施,促进农地经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论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新方法。新的潜力测算方法首先按照各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户均宅基地标准,然后以宅基地用地占农村居民点的比例进行修正,估算出规划期末实际需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而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