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定成 《新金融》2007,(11):54-55
资产证券化正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但资产证券化自身也存在风险。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表现为三种形式: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时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以及资产转移后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  陈柳钦 《新金融》2004,165(10):11-14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指出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结论.通过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在系统性风险形成中的作用,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如何促进风险传导.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和长期所采用的品种及基本模式、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组合标准、基于“监管特许权论”的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设立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独特的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的灵魂所在.其风险隔离运作机制借鉴了信托财产独立性原理和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以及财产上之长期管理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受益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将资产证券化引入银行存贷收益模型,从数理角度证明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对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选取2012-2019年我国76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Sobel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检验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首先,资产证券化行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次,资产证券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其中资产证券化对上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效果显著,对非上市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效果不显著;再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比的增加是资产证券化缓解银行风险的中介渠道,即资产证券化行为通过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比重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发挥着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信用增强等创新功能.伴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其中风险弊端不断暴露,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成为资产证券化结构中的核心环节.SPV作为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妙笔",是整个隔离机制的枢纽.构建SPV需保持其独立的法律人格,并在严格限定的业务范围内活动.同时,需在发起人与基础资产之间建立起"真实出售"的防火墙,在发起人与SPV之间"防止实质合并",选择符合法律、经济标准的基础资产,用于防范资产证券化的外在风险.尽可能地使信用增强、信用评级的过程及结果客观公正,是对资产证券化本身的风险隔离提出的要求.唯有多管齐下,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积极发挥效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第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资产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导致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资本充足率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会使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下降。从研究结果看,中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会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其稳健经营。但从中长期看,中国未来的证券化业务规模将继续扩大,可能会导致标的资产信用级别降低。因此,监管当局应建立并规范证券化业务衍生链条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同时调整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权重,以规范其正常运行,防止与实体经济出现脱节继而造成业务运行空转。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对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负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企业在应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也要面临资产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评级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用评级机制建设,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王晓 《金融论坛》2012,(4):43-48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形成完整的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均可以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积累,并通过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引起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因此,中国在设计资产证券化时,必须灵活确定具体产品的长短期模式,严格规定基础资产的构成标准,并基于"监管特许权"理论来构建评级机构,同时遵循"宏观审慎"原则来创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文婉 《时代金融》2015,(5):194+197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资产证券化已然成为市场热点。然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经验较少,风险管理对于证券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风险的产生来源出发,分别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资产证券化已然成为市场热点。然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经验较少,风险管理对于证券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风险的产生来源出发,分别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分散资产风险的金融创新机制而备受推崇。次级贷款证券化引发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市场几乎成了“风险”的代名词,证券化产品交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金融市场的回暖,避险情绪的消退,资产证券化产品又开始慢慢复苏。尤其是近期华尔街人寿保单“证券化”的推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中国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问题,指出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影响资产证券化不确定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希望为中国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能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并导致资产流动性结构恶化,而这些因素构成了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潜在动因。本文以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的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主动风险承担的提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恶化及资本充足水平的降低,是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进一步检验异质性特征,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主要促进了银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并对全国性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不仅基于银行微观行为深化了对存款保险制度影响效应的认知,而且拓展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视域,对进一步优化存款保险制度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范晓娟 《金卡工程》2010,14(4):147-148
SPV自身的破产隔离构成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法律机制的前提性内容,在了解SPV常见的三种组织形式下,选择何种形式尽管对其破产隔离机制有些影响,但明确经营范围、制约SPV自愿与非自愿破产、限制其业务及负债是SPV破产隔离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中国.对于资产证券化采取的是谨慎发展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资产证券化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情况.并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成因和表现形式.最后就如何控制其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两房”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中扮演SPV(特殊目的载体)重要角色的"两房",大量购买其他机构发行的MBS和留持贷款并从事衍生交易,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外承担了相当的风险,作为SPV没有做到能与自身引起的风险以及与发起人破产相关的破产风险相隔离,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借鉴这一经验教训,我国应审慎推进实施资产证券化,SPV设立运作应回归"破产隔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强化技术长是金融业近年最令人瞩目的革新,但其风险缓释机制却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风险缓释技术的效率,并针对此提出金融机构在证券化业务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的金融风险及相应监管建议,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对单个银行风险水平影响,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增强风险承担意愿,给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流动性扩张机制,当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下降时,金融市场表现为流动性骤然波动;当外部冲击到来时,次级投资者将先陷入混乱,威胁金融稳定,甚至会传染至整个经济体系。最后,给出相应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