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帮助企业和个人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使企业、个人增强诚信意识,维护和建立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同时为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信贷管理效能,防范资金风险,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强  赵玉娟 《金融博览》2010,(16):80-81
在现代社会中,信用记录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过,许多人对这种影响仍然认识不足,认为信用记录只是在个人去银行办理贷款和申请信用卡时有用,如果不办理这两项业务,那么个人信用的好坏对自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电脑》2011,(9):93-93
中信银行近日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市分中心正式推出“个人网银渠道客户非现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业务”,市民通过中信银行个人网银即可向北京市征信分中心申请信用报告查询,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王漪 《投资北京》2015,(3):47-49
如果一个人的信用程度高,那么在租房时,可以出具信用报告,打消房东对租客身份的顾虑;买房或者买车时,会享受到更高的贷款额度;求职面试时,凭借自己的信用记录则能获得用人单位的更多信任……这听起来距离现实还有些遥远,但随着个人征信步入市场化阶段,在不远的未来每个人的信用指数将开始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央行放开个人征信市场目前我国可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机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征信管理条例征求社会意见,信用负面记录引起关注.作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打交道最多的个人消费者,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多少了解呢?  相似文献   

6.
月度新闻     
《大众理财顾问》2012,(12):12-13
银行Bank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上线不良信用记录留5年央行征信中心11月4日证实,个人征信系统的新版信用报告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个人征信系统的所有接入机构都应查询新版信用报告并以其为准。担心信用卡或贷款逾期负面记录会伴随自己终身的市民,可以把心放一放了。在旧版个人征信报告中,逾期记录只要曾经发生的,就都会显示。然而,在新版信用报告中,只展示消费者最近5年内的逾期记录。这意味着,假设个人征信报告中有今年1月的逾期记录,将在个人征信报告记录里保留至2017年1月,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7.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4):12-12
链接:个人信用报告 市民也可查询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主要用于个人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往来中,其实,市民个人也可以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早在2001年7月,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项目参照国际惯例,推出了信用报告个人查询业务。市民持本人身份证可以到资信公司指定的地点查询,只需花费30元,就可得到本人的信用报告。需要提醒的是,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对自己社会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的"身份证明"--信用记录.这张身份证明,自由流动,无法伪造.一旦报告上留下不良记录,诸如恶意逃债、恶意透支等,那么这项记录将被保留若干年,以后的贷款和商务活动都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所以,个人和企业都十分注重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往往把信用记录视为自己的经济生命.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用概念的混淆和个人信用体系内容的不清。目前社会各界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把诚信等同于信用,个人资产信用和个人的道德信用厚此薄彼,尤其对个人道德信用的开发过分强调而忽视了对个人资产信用的充分挖掘。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价值的个人信用资源首先是个人的资产信用,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人信用要素组成、指标、统计以及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上。忽视了建立明晰的个人产权制度和建立交易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运作过程,是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过程。只有信用成为全社会烙守的准则时,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可以说,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通行证",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每个社会成员还是领导者,都必须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的信用,努力通过各种行动去建立并增进自己的可信度,以积累自己的信用纪录。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信用借贷作为经营活动的主要方式,与社会经济实体以资金为媒介发生供求关系。这是银行的历史,也是银行…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有朋友对我不断感叹:"不良信用记录真是害了我,平时恪守自己的信用真是太要紧了!"原来,朋友急用钱,想到银行贷款,没想处处碰壁。到农村信用社时,信贷员进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看后,说:"你有‘不良信用记录’,不能贷款。"后来又到工商银行用房产作抵押贷款,信贷员查看个人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 由于信用概念的混淆和个人信用体系内容的不清,目前社会各界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把诚信等同于信用,个人资产信用和个人的道德信用厚此薄彼,尤其对个人道德信用的开发过分强调而忽视了对个人资产信用的充分挖掘.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价值的个人信用资源首先是个人的资产信用,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人信用要素组成、指标、统计以及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上,忽视了建立明晰的个人产权制度和建立交易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违约惩戒制度的重要性;更多地关注个人信用体系框架的搭建,而忽视了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所必须的市场经济的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准确界定信用的概念以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朋友对我不断感叹:“不良信用记录真是害了我.平时恪守自己的信用真是太要紧了!”原来,朋友急用钱,想到银行贷款,没想处处碰壁。到农村信用社时,信贷员进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看后,说:“你有‘不良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信用报告对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非正常因素导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了个人征信系统作用的发挥,易造成损害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状况的发生。本文在分析非正常因素导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类型及成因、金融机构在其中负有的责任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宇  李百福 《征信》2024,(4):14-23
基于数字时代实施个人破产制度的现实需要、数字司法对于破产案件办理的改革要求、数字社会中的信用不可见风险,构建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已经成为支撑个人破产制度建立实施的重要内容。以“数据—算法—平台”三维结构为框架的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在通过信用数据采集、算法信用画像、平台联通应用得以实施的同时,面临着数据孤岛导致的非正义前见、算法黑箱引发的公信力危机、平台薄弱产生的应用性困境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合作治理达成信用数据共享,依托可信算法实现信用评价公信,完善制度供给推动破产平台建设,以此驱动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更好、更有力地赋能社会信用体系和个人破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以发达的信用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发达信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用“极致”到个人,因为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定量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应用系统,它通过对个人客户信息进行量化而计算得出信用分值,以反映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一般而言,信用分数越高的客户信用风险越低,信用分数越低的客户信用风险越高。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信贷、信用卡、保险理赔等金融业务中,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分析.评估和优化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用制度由个人身份证明、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纳税情况、个人储蓄和债务记录等许多综合资料组成,它是由国家建立,用于保障、管理和监督个人信用个人信用活动健康、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查验、证明和解释个人资信情况,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提高人们的守约意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在西方国家,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终生不变的信用信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信用号,任何行政执法机关、银行都可以查询个人信用号上的使用记录,一旦有不良的记录,就将造成个人在开办公司、税务登记和贷款等方面的极大困难。因此,市民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这种制度的建立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类似的制度,每个人的每一笔贷款、每一份税务登记对于银行和税务机关来说都是全新的。我国现阶段这种资信的断层,为国家税收的征收管理带来不小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 (一)边牧地区信用意识相对薄弱。一是由于大部分农牧民文化水平偏低、信用观念相对淡薄,借钱不还、有钱赖账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大部分农牧民对征信工作认知较浅,仅停留在"有钱还钱,说话算数"上,对什么是征信,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信用信息收录到个人征信系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时伟 《征信》2017,35(3)
回顾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历程,分析个人外汇监管现状,认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外汇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进一步加大了个人外汇监管难度.结合外汇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构建和完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需从完善外汇监管、健全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构建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着手,降低外汇监管成本,提高外汇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