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更好地发挥央行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强化央行"支农支小"的信贷导向作用,于2014年初在原再贷款基础上优化调整出的新的再贷款种类。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小和支农再贷款。它在引导扩大小微、"三农"的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本文以江西省某地区为例,对近年来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贷款的一种,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实地检查,对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4,(9):11-12
央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近日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央行深化支农再贷款政策调控效应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支农再贷款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历史作用功不可没;但面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信贷资金市场手段分配产生失衡、农村信用社联社一级法人改革等形势,央行应强化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弥补"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5.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宏观调控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之一,是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推出后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出现了明显萎缩.对此,在对陕西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应调整转变支农再贷款职能,完善加强支农再贷款政策.更积极地发挥其支持"三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有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在利用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将利率“一浮到顶”,即上浮100%以扩大利差收入。这种做法,尽管不违反现行利率管理规定,也能给农信社带来部分盈利,但与央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初衷相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7.
《青海金融》2006,(10):44-44
一是支农再贷款利率逐年上调,抑制了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从2005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取消了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下浮政策,调整为执行人民银行再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由2.25%提高到3.24%。从2006年1月1日起,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又提高到了3.555%,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央行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对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供求矛盾,防化农信社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支农再贷款操作效率与安全应成为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观点.本在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支农再贷款风险预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担保机制、强化调控与管理、建立农业风险规避体系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央行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对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供求矛盾,防化农信社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支农再贷款操作效率与安全应成为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在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支农再贷款风险预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担保机制、强化调控与管理、建立农业风险规避体系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现实矛盾:制度性缺陷的直接体现 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与农村信用社收益、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和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居高不下,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较小,难以给农民利率优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的调研,本文厘清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合理利润率,并根据最高加点幅度把金融机构对再贷款的需求分为红灯区、黄灯区和绿灯区,从而更直观地描摹了金融机构对再贷款的中间需求强度。再贷款的最终需求方最重要的关切是贷款的数量,但金融机构即使运用再贷款提供低利率的信贷,亦有可能因金融机构的"撇脂"式选择而导致支持目标的偏离。2017年以来,河南省开展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工作,利率加点限制政策的小幅放松,再贷款使用量和对目标群体支持的精准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加点幅度提高后,使用再贷款发放贷款的利率仍处于偏低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合当前扶贫攻坚以及支农、支小的战略要求,本文认为把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发放贷款的利率上限提高至县域涉农贷款平均利率水平,更能发挥再贷款定向支持和调结构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卓君  余子华 《武汉金融》2003,(10):58-59
去年以来,人行广丰支行在实践中探讨总结并推行了一套新的支农再贷款非现场监管实施办法,为支农再贷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央行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再贷款资金作用,谋求社农双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主要是: 1.支农再贷款的利率偏高.目前支农再贷款六个月和一年期利率分别为2.7%、2.79%,若对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利差只有2.88%和3.06%.  相似文献   

14.
央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1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此次央行一次性降息108个基点的政策,已明显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如此大幅降息对股市、债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八家基金公司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和支农再贷款发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设想构建了与shibor挂钩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发挥支农再贷款在引导和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中杠杆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层央行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安金融》2007,(4):47-48
支农再贷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发展,支农再贷款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省目前支农再贷款余额不断减小的现状及原因做了详尽地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检讨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得失,认为其只能帮助农民脱贫而无法致富,对其今后政策取向提出若干建议:调整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确保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元化;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支农资金供求矛盾;提高支农再贷款门槛,收缩支农再贷款对象;明晰支农政策分工,促进央行资金淡出。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人民银行启动了支农再贷款政策,这是一项集政府支农与央行贷款于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点的货币政策创新。7年来我中支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43700万元,其中2004年为历年之最,累放76200万元,支农再贷款对辖内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一、微观层面多种矛盾制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分析 (一)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所赋予的权力与手段之间矛盾。基层央行缺乏有效手段来调控金融市场。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由总行统一确定。而利率浮动在总行确定的范围内基层央行对金融机构几乎没有话语权;再贴现由分行确定个别窗口办理;再贷款严格指定特定机构特定用途;公开市场业务由于货币市场欠发达,基层央行既无权利又无条件通过其来实现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