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雷 《时代金融》2014,(8Z):42-4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概念,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支撑点。目前,推进城镇化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税收+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传统融资模式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创新融资模式,促进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创新城镇化融资机制不仅能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障,还能借此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与金融的关系,最大程度地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内生动力。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融资机制现状及其问题,在尊重市场和政府各自作用基础上,结合原有融资机制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框架性设计;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通过大力推广让私营资本真正参与的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来实现融资机制创新,并对这些模式的运作流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同时结合我国一些地方在实际运用这些市场化融资模式中的非市场化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创新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发展潜力,对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但现有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严重依赖于土地红利、人口红利,尚未建立完善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对地方政府依赖性强、金融风险凸显。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模式要转变原来的投资拉动型,更强调融资对投资的约束效应,突出融资的持续化、市场化、公开化,提出了"三个创新改革、两个深化合作、一个大胆设想"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变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PFI与传统BT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得到PFI模式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分析PFI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成果,展现PFI在我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人去哪里”,二是“钱从哪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不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必然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进度.如何提高城镇化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充分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河北省城镇化现状出发,分析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资金来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直接融资、金融机构四方面对完善新型城镇化融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4年,XX市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市试点城市。针对该市城镇化融资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梳理,对各类项目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同时探索资产证券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等其他金融工具的运用,最后,对该市投融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娟 《西南金融》2014,(12):54-56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趋势下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化现象,是引领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取向下,城市群要坚持和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强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新阶段我国发展城市群的特殊重要意义、城市群融资模式现状,指出完善城市群融资模式的基本方向,并根据城市群发展阶段和融资重点领域分析具体融资模式,最后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包括户籍在内的城乡二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昕 《福建金融》2015,(2):62-65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如何解决新型城镇化融资瓶颈,是开发性金融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首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莆田市为例,就开发性金融如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大力支持。目前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来源单一,因此研究其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中央确定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的重大发展战略,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发行市政债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筹措资金,并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金、促进政府债务显性化、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发行市政债需要解决的五方面问题——谁能发、干什么、谁投资、怎么管、怎么还,并提出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和参与市政债发行。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亟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传统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投融资模式,可以改变湖北省投资主体单一和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本文对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融资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湖北省PPP项目案例进行了研究,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入战略合作者和转变政府职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芳 《西南金融》2014,(11):72-76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为条件,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为前提。文章以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关于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链的实践,总结农业产业与金融的互动经验,为现阶段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原则、路径、任务和实施办法等,自此中国开始迈向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融资,因此迫切需要新型融资机制来破解这道融资难题.本文以乌海市为例,通过深入调查,阐述乌海市在城镇化融资过程中的创新做法,提出西部地区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于2012年1月出台了《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开创吉林省城镇化新局面.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完善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机制,提高融资效率,充分实现金融对城镇化的有力支持,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相关理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巨大资金需求。借鉴国际经验,利用PPP模式将我国充足的民间资本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需求相对接,是改变当前政府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2015-2020年期间资金供给和需求特性,科学合理测算建设资金缺口,提出完善投融资机制及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等建议,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融资环境、提升融资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各部门就融资平台融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融资面临宏观调控和政策变化的挑战.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机制面临重构。从分析河南省地方政府城镇化融资现状出发,提出推动地方政府城镇化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是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战略。城镇化将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业人口实现农转非,从而增加城镇数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做好铺垫。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现状而言,融资困难阻碍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本文从融资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来对现有融资状况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依据,将新型城镇化分为经济、人口、社会和生态四个城镇化子系统,以2005~2014年省级数据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综合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VAR模型研究区域内部城镇化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区域内部,经济城镇化对四个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影响轨迹相同、持续时间最长,但是会使得四个城镇化水平发生波动;人口城镇化同样也会使四个城镇化水平发生波动,但是影响轨迹并不相同,对自身和社会城镇化的影响初期就会显现,而对经济和生态城镇化的影响初期为零;生态城镇化对四个城镇化的影响比较小,但整体为正向影响且影响轨迹相同;社会城镇化对四个城镇化的影响最小,与生态城镇化一样,整体为正向影响,但是影响轨迹却不相同,其对社会和生态城镇化的影响当期就会显现,而对经济和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则要滞后一期。  相似文献   

20.
高天跃  秦邦媛 《财会学习》2016,(18):225-225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及深刻的理论内涵。由于前期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多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有些地方成为了土地的、政绩的城镇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