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有地勘单位境外投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经济行为,面临着各种外部和内部风险,这些风险均隐含在整个境外投资的全过程之中,风险的发生极有可能给国有地勘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有战略策略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对策建议:(1)选择好境外投资的运作模式;(2)选择好境外投资目标国或地区;(3)整合好境外投资人才和重视人才培养;(4)选择好境外投资的合作伙伴;(5)聘请国际法律及财税顾问。  相似文献   

2.
以老挝南立1-2水电站为基础,分析老挝南立1-2水电站项目在立项和可靠性研究、协议谈判和国内政府审批、融资、项目建设和运营等阶段的特点,提出在境外投资项目过程中应做好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摊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政策,与政府及合作单位建立良好关系,以及注重品牌建设等措施,为境外投资项目的规划、融资、建设、运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法律建设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从1997年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地下空间的第一部部门规章开始到现在,各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已经有32部,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产权归属、与地表的关系、开发利用规划、交易转让等各个方面。研究结论:与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速度很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范围小、法律效力低;(2)不同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内容上的冲突;(3)在一些重要内容上缺乏相关规定。因此,进一步完善需要:(1)对已有的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3)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矿业权流转是矿业投资的主要形式,矿业权流转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矿业权流转需要满足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行政主管部门各种政策规定的条件,同时还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否则会导致矿业权流转失败而产生法律风险。矿业权流转中当事人既要掌握和了解原矿业权人是否存在未依法履行或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形,还要注意受让人在受让矿业权后要继续履行原持有人应当履行的各种义务等情形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因此,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预防矿业权流转中可能产生的民事或刑事责任,预防法律风险是确保矿业权流转成功,为矿业权人实现投资利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价值、存在问题、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各地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存在着土地流转缺乏政策法律支持、股份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需要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等。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路径:(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体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2)科学合理设计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技术路线,并与各地实际相结合;(3)确保农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集体农用地的有序有限转用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流转,合理分配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解释方案。研究方法:原理论证、法释义学、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之实现是否须经批准存在较大争议;(2)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难以确定;(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考量因素不明。研究结论: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属于权利转让范畴,应遵循规划管制,并适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后转让的有关规定。基于法律优先和职权法定原则,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应对划拨土地权属、划拨决定书的履约情况、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土地用途是否符合当前规划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形对转让行为作出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矿业开发环境准入机制主要包括环境准入法律体系、政府监管机构和社会监督。法律体系包括联邦和州/领地两级立法,矿业环境通过联邦政府和州/领地政府两级管理,各州法律都赋予了公众对矿业开发环境准入的监督权。澳大利亚矿业环境准入程序复杂,包括政府机构的初步评估并经考虑公众意见的审批,专业性要求高,注重民众意愿。中国企业应对策略:(1)充分了解环境准入法律;(2)借助专业服务机构;(3)制定公众咨询工作计划;(4)采取渐进式进入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杨  孙蕊 《中国土地科学》2021,35(10):20-26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经营权性质和担保形式,对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法律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属性为物权,融资担保形式为抵押。(2)地上农作物原则上不纳入抵押权效力范围,但农业设施等其他地上构筑物除外。(3)土地经营权抵押采用登记生效主义更能确保交易安全。(4)合理限制承包方对流转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可以保障抵押权稳定。(5)通过执行程序实现抵押权时,价值较小的土地经营权不宜坚持拍卖优先原则;增加强制管理这一实现方式,并允许与拍卖程序并行。研究结论:土地经营权是农地财产归属与利用相分离的结果,基于权利结构与权利客体的特殊性,其融资担保制度不能被一般规则所涵括。在未来出台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立法中,应当在给予土地经营权人更多法律保护的基础上兼顾其他主体利益,并针对不同特点的土地经营权采用相适应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促进融资担保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年从事基层国土工作的体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土地管理法修订中的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结果表明:(1)从集体土地征收的角度看法律制度设计,首要的问题是统筹处理好“保增长、保红线、保权益”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界定征收范围;(2)从修订土地管理法的背景看征地审批制度,重要的问题是理顺“会计”与“出纳”的关系,而不是由谁行使征地审批权;(j)从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需要”、“生计保障”和“持续发展”三个层次看补偿安置,重要的问题是在法定征地成本项目中锁定相关费用,而不是征地程序性;(4)从可行性的角度看法律的生命力,重要的问题是配套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而不是查处系统内干部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货币资金流动性强、使用范围广、容易发生问题等特点,对其加强管理和控制应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1)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并确保不同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保证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3)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4)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  相似文献   

11.
土地权利的安全保障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由于土地私有化、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机制运行得相对比较好。而在中国,由于历史、传统、法律方面的各种原因,农民得不到有力的土地权利保障,因此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还需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中央政府应采取一切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确保农民在家庭承包制下的土地使用权,加强金融市场改革使农民可以方便地借贷资金对土地进行投资,支持土地市场发展,促进土地交易,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法益视角下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会玲 《林业经济》2012,(8):112-115
从生态法益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刑法关于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立法缺陷。要发挥刑法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就应以生态利益为标准,以生态法益的理念完善现行刑法,确立生态法益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地位,在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构成以及刑事制裁方式等方面体现生态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政,以保障公民之正当权益,加强人权保障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行政执法在人权保障问题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行政法制建设应当把保障和促进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内容。一是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提高人权保障法制化水平;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人权保障意识;三是重视侵权责任追究,落实侵权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对创业法律风险认知的情况,分析法律风险认知与创业率、成功率之间的联系,探讨影响其创业法律风险认知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而为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解提供研究依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对创业法律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而日常学习法律的时长、学习内容涉及法律的程度、专业背景与大学生对于创业法律风险认知有显著影响。提出了高校应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生应增强日常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及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法理基础,分析我国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构想。解决立法中如何界定土壤与土壤污染的概念、如何将土壤作为独立的环境要素进行保护、如何理顺《土壤污染防治法》与其他污染防治法的关系及其立法层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立法技术问题。进行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可行性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法律责任的制定,并提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权的本质——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训芳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6):313-318,354
多数情况下,环境权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术语。作为一种法律权利,迄今为止,各国宪法、国内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所表达的环境权均是人类的环境权。从宪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从国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人类环境权;从国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是国家自主处理本国环境事务的国家主权,而企业组织的"环境权"本质上是民商法上的财产权利,不属于环境权范畴。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One response to rising consumer concerns pertaining to food safety has been private industry and public sector initiatives to put in place traceability system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raceability systems is to enhance the deterrence role played by legal liability. When supply chains cross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governs li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legal liabilit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with the interface of Canadian and US law as the exampl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even when legal systems have a similar basis and governments cooperate in enforcement, the complexity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will inhibit the role of traceability and liability in raising food safety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9.
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简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 ,并据此提出了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拓宽资金投入、实现市场运作、加强国际合作等五项政策性建议 ,以促进我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林权流转是林业产权确权后解决林地规模经营的必然举措。在林权流转中程序是保证林权流转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林权流转程序包含审批、备案、森林资源评估、林权证的发放和变更登记等多项内容。文章以若干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林权流转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审批的性质和效力,提出规范林权流转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