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实中土地关系存在着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由传统的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的使用转为有偿有限期的使用,走上了依法出让、依法转让的运行轨道。但是,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却仍处于试点阶段,进展速度缓慢。本文拟就这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发现,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它束缚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优化.因此,应该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界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流转及相关配套措施3个方面来完善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成 《农村经济》2002,(11):17-18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共存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而土地征用则是国家因建设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 ,依法将待征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国家所有权的过程。被征用后的土地所有权属国家 ,原土地所有者则丧失了对已征土地的所有权。由于土地征用的强制性 ,土地流动的单向性、非逆转性 ,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给本地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影响 ,为此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一、农村土地征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在分析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应当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建立农地的法人所有权和完善农地的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占谁地、给谁钱”是当前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土地补偿费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简单明了,操作容易,在—般情况下,农民容易接受。但是,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与上访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对这种补偿分配方式的合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意见。以供从事此项工作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庆军表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和改革的“短腿”。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芙  易玉 《农业经济》1999,(8):34-35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活资料的源泉。土地的巨大效益离不开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有效配置,所以土地关系是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非常重视土地立法活动。确立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阐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分析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弊端,初步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法律设想,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谋…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江  周婷 《农村经济》2004,(7):75-7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而应当从战略层面,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立在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目的:在对城乡一体化实现之后的社会图景进行基本把握的前提下,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存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演进的应然形式。研究方法:演绎法,归谬法。研究结果:在城乡一体化目标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以存在的身份基础将丧失,其制度功能亦将失效,故集体土地所有权必将消亡。另一方面,以私人所有权替代集体所有权亦不可取。研究结论:在构建完备的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体系基础上,以国家所有权概括承继集体所有权方是正途。既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相符,同时亦保持了城乡法制统一,并真正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12.
从集体用地流转看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发展权实质上归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民集体争取土地发展权及其收益的体现。农村土地发展权的设立与配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设计与构建,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农用土地发展权配置、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配置、农村土地发展权流转、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法理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由于集体土地入市存在“征地制度壁垒” ,导致政府征用集体土地过程中土地市场主体之间 ,尤其是政府和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分析全国 3 5个城市样点 ,对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政府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认为征地制度破坏了市场潜在的均衡 ,造成集体的经济福利损失。作者建议应该引入竞争因素 ,让竞争机制来决定政府和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Objects的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集体土地管理的不断深入以及GIS技术的日益成熟,两者结合日渐紧密。通过对组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的阐述,介绍了利用组件式GIS技术,在VC++环境下嵌入MapObjects组件,建立一个通用的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系统,以及该系统的内容、结构、功能及其应用,并探讨了GIS技术在集体土地登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价值、存在问题、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各地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存在着土地流转缺乏政策法律支持、股份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需要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等。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路径:(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体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2)科学合理设计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技术路线,并与各地实际相结合;(3)确保农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集体农用地的有序有限转用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流转,合理分配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现状人手,考虑到登记发证业务运作的要求,在吸取目前GIS、数据库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相关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系统建设的实践,对此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针对开发方案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征收的视点切入,分析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的可能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住房体系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研相结合。研究结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而现有城市住房体系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新农村,是推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完善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的难题,通过分析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取消乡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村、组和共有三种集体土地所有权,提出了规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民农地发展权收益缺失,原因在于农民缺乏主体性,没有同国家和大资本博弈的实力。通过农地股份合作的组织模式,可以使农民依托组织的力量,增加农民追加农地投资使农地升值的能力,增加实现土地发展权(增值)收益在农民中分配的可能性。从而,打破由国家或大资本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追加投资形成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垄断局面,改变城乡资源格局不均衡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