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包括经济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原因,同时对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作大量的阐述,为后面政府在如何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论述作出铺垫.在后面的部分,本文对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作了大量而又详尽的论述,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行业标准方面、整顿行业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激励制度,但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试点过程中遇到了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市场方面、法律方面的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王磊 《时代经贸》2009,(7):103-103,110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出现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方面的,也有银行方面的,也有企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各级政府、银行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4.
赵景全 《经济师》2012,(6):97-98
文章通过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对高等院校党政管理者的未来所需具备的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进行探讨。在理论修养方面的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方面主要从责任感、业务水平、谦虚待人、保守机密和团结合作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生活方式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就需要提高农民工生活方武.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从生活方式的五个方面,即消费、家庭、劳动、交往、闲暇方面,对在京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民工生活方式有待提高.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个人特征方面.农民工生活方式的提高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在很多方面都是开了理论的先河。在教育方面,对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方法、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及分科教育思想等方面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警校大学生,可以说是莘莘学子中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焕发着独特的气质魅力,这也与警院生活的塑造密不可分.警察院校教育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层次方面、学生就业选择方面、教学模式方面、学生管理模式方面.对学生气质的锻造都有着显著优势.同时,在警务化管理文化素质教育和日常管理上,也有其他高校难以企及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的数量规模近年来发展很快,然而从其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育地位、社会信任等方面来看,却存在着诸多内涵方面的缺失。产生这些缺失的原因,有些是客观的,有些却是主观的。民办院校要获得健康的可持发展,必须在从提高认识、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办学特色、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制度建设等几方面加强建设,弥补其内涵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高校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引起了国家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保障方面、机构设置方面、人员配置方面以及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包括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注重人员培训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近年来在植被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分析研究,力图为未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该文分别从森林、草地、园林、土壤等方面研究入手,分门别类的对各有关专家的研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该文以横向分类比较的方法对现存的植被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汇总,并结合自己在园林碳储量方面的研究,对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汉代财政监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财政收支的监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经济运行的稳定。监督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级财税部门完成收支的情况,保障国家财政收支基本资料的准确性。汉代财政收入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垦田数量和户口情况审核上。秦汉时期国家虽然每年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但政府要承担的财政支出也多,并且在支出过程中又容易滋生支出不合理、官吏贪污腐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国家财政税收的严重流失。另外,财政监督立法是国家财政运作过程的核心环节,法律制度是保证国家财政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妇女的"贞节观念"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贞节观念的理解及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两汉时期的贞节观念不仅仅针对女性,更多时候强调的是男性的忠贞.而且这一时期社会对妇女坚持"贞节"的要求和约束比后世宽松得多.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倾向就比较明显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代时期的工商政策对当时的铜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汉初期 ,由于宽松的工商政策 ,铜器的制作、买卖流通较为自由 ,铜器面貌也十分复杂 ;进入西汉中期 ,随着汉武帝在政治、经济上的统一 ,诸侯及地方富商基本退出经济领域 ,铜器的制作也主要由官方控制 ,铜器面貌全国一致。这种情形一直保持到新莽末期。随着王莽对铜政的放松 ,民间加入了铜器制作的队伍中。东汉时期随着三大手工业的开放 ,铜器的制作更加自由 ,日常生活所用铜器基本为民间制作 ,其风格也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4.
《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令者》文书 ,是居延戍军执行朝廷关于限制吏民嫁娶费用法令而形成的原始记录。通过与《汉书》所载相参证 ,我们可知该文书形成于东汉初年窦融割据河西时期 ,而有关的法令则是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颁布的“吏民嫁娶之品”的部分内容。在两汉时期 ,婚俗奢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给社会各阶层 ,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王莽法令中公布的这个吏民阶层的嫁娶费用标准 ,与该阶层人士的普遍收入水平相适应 ,具有合理性 ,因而得到了长期的执行。形成于东汉初年的《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令者》文书 ,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和刘向《七略》中的《管子书录》为比勘对象,考察西汉史学家对管仲的事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叙述,以期一窥管仲在西汉学者笔下的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岭南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城镇市场的出现、与周边地区商业交往的活跃、特色商品以及货币流通的增多、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两汉时期岭南的商品经济已摆脱萌芽状态取得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现于汉代居延(即额济纳河流域)和敦煌的籴粟记录表明,边塞防御系统从当地农民手中购买粮食的作法比较广泛地存在于西北边塞地区。当地农民所生产的粮食还有剩余出卖,表明他们已经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的生活基础,而且他们的定居已经成为汉朝西北边塞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晁错当初的设想,西汉的募民实边政策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汉初以诏令形式确立了县、乡基层三老制的法定地位;东汉明帝时恢复养老于学的古礼,由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予辟雍.县、乡三老作为地方社会领袖在汉代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中央养老礼中的三老虽极尽荣宠,却不担负任何实际的行政职责,临事而任,事毕而解.汉代的三老制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制度系统,一为县、乡三老制的基层行政系统,二为皇帝养老礼中的三老与郡、国三老共同构成的上层礼仪系统,两个系统三老制的产生和发展各有其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这与先秦秦汉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汉代不同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有别。就一个普通农民的年均粮食生产而言,当时南方人均垦田23小亩,亩产量1.37石,总产量32石;中部人均垦田30小亩,亩产量1.5石,总产量45石;西、北部屯田卒人均垦田74小亩,亩产量0.4石,总产量29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20.
试论秦汉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显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应用相当普遍.青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就起土农具而言,铁器农具已经取代了骨器、石器起土农具;除云南、贵州外,也已取代了青铜起土农具.铁器农具虽已成为农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但它仍未完全取代木器农具.两汉铁器官营专卖政策,在财政上是很成功的.在提高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也是成功的.但在推广使用铁器农具方面,则既有利又有弊.其弊就是价格昂贵、质量较差、购买不便,从而影响铁农具的推广使用.秦汉时期,铁农具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因而木制农具尚未完全退出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