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化关系;现代货币数量论也强点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用控制货币数量的方法消除通货膨胀。这种观点曾经与我国情况比较吻合。但随着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反常规现象。本文通过对1996~2013年CPI与M2的季度数据的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1996~2004年间货币供应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但2005~2013年间二者关系发生变化,货币供应不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然后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即在一个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经济体中,货币当局被动的进行货币发行,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惯性,经济主体的实物需求最终表现为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又通过“倒逼机制”影响货币供给.本文试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回顾.在我国1978-2010年的GDP和M2年度序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文章结论: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平稳的;lnM2与]n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货币供给变动是经济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极其重要。汇率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而物价则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本文选择2005.8~2010.5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选择通货膨胀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货币供给量、人民币汇率都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1—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经济增速和货币供给增速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性论成立,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并无实际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刺激货币供给扩张,另一方面引起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扩张又会在满后期上引起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6.
黄珺 《福建金融》2010,(7):16-19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一直存在分歧,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本文基于近10年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反应对我国货币是否具有内生性进行检验,并基于检验结果,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票价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别对我国股票价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股票价格波动,但不能将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各个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货币供给对于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经验数据,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对于价格水平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对资产价格影响甚微.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调节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价格的调控难度也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彭双  邹剑 《时代金融》2012,(29):9-11,13
关于货币中性、非中性就主要是研究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不同经济学派在各自的假设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现代西方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判断方法为理论依据,选取1991年到2011年最新宏观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我国货币非中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三种数字货币为代表,对数字货币币值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先通过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种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分析,其次运用Sup ADF和GSADF检验方法对三种数字货币的泡沫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三种数字货币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价格泡沫。通过分析发现币值的高波动性不仅与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有关,还与数字货币市场波动、监管政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银行信贷余额、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长短期方程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我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也发现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应的原因,但是反向却存在因果关系。并据此对我国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对我国投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是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货币政策对投资水平的作用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理论界普遍的共识是,至少在短期内货币政策还是能对一国投资总水平产生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IRF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投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总投资水平都会产生影响,相比较而言,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通过适当减少货币供给量、调整利率和放开汇率等途径来提高投资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作为新时代的支付工具和交易媒介应运而生。相对于纸币,电子货币更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然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对货币供给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有关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文章,首先,描述了什么是电子货币、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然后,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电子货币如何通过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最后,从定量的角度把电子货币引入货币供给分析的模型中,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一系列方法,分析我国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现金损失率的下降会提高货币乘数,而电子货币使用率的上升会降低货币乘数,因此,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乘数的变化不具稳定性。可以说,电子货币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会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弱化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货币需求理论公式建立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量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我国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的回顾,然后对1991~2007年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量是CPI物价指数变动的原因,为以后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文献回顾,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计量方法,对我国M0、M1和M2与GDP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0、M2与GDP正相关,M0、M1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M2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货币具有部分内生性,短期内GDP对M0、M1、M2的变动的反应较为明显,M0和M1对GDP的冲击均在一年半后达到最大值,而M2仅需要一年时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7年到2010年第3季度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CPI为样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较小,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货币供应量与股指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时序模型、协整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没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是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本文采用1982-2008年期间的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的出口、进口、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期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出口分别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1990~2007年的中国相关数据,以狭义货币乘数为因变量,以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使用率和电子货币替代率为自变量,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进一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动态系数展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尤其在2002年以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引入金融资产价格因素,采用五变量SVAR模型估计出了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率.与CPI通胀率相比,核心通胀率具有较小振幅且与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较吻合;核心通胀率对货币供给冲击呈现较小粘性,即核心通胀率能够及时反映货币政策的变化;CPI通胀率放大了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变化趋势的影响力.为此,本文认为央行应该通过盯住核心通胀率引导公众关注此指标,从而锚定公众通胀预期、稳定物价,并以此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央行应该注重货币政策对产业链条上不同价格影响的差异,防止因仅盯住核心通胀率造成不同层级价格的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