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债对投资需求的净效应是分析国债效应和制定国债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1985~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对国债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国债的拉动效应显著,而挤出效应不明显,使得国债的净效应显著为正.但是,由于民间投资需求对公共资本弹性的下降,国债对民间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和公共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还为时尚早 ;我国单纯的国债风险并不高 ,但是我国政府的综合债务风险却相当大 ,控制我国综合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存量 ;我国公共部门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 ,当前民间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另一种“挤出效应” ,即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和限制 ,要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是改革  相似文献   

3.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放入到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定,来判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存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以及这个"挤出效应"是否阻碍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吴晓光 《财政监督》2002,(12):14-15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债发行量的增减,往往会引起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到私人部门对外投资收益率预期的变化,这无疑会使得私人部门投资量出现变化。鉴于私人部门的投资是市场活动的重要内容,其变化也就意味着市场效率的变动,人们往往由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经济稳定,来断定公债有无"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会减弱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在以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时,若用货币融资法(即由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或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就会增加名义货币存量。因此,利率趋于降低,投资随之增加。而在采用债务融资法(由个人、企业和商业银行认购国债)时,由于名义货币供应量不会增加和赤字财政所造成的价格上升(由总需求和国民收人增加所使然),以及一部分流通中的货币用于购买国债,导致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和利率攀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协整理论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生产性,与投资支出相比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养老保险支出日趋增加的压力,这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因而地方政府不得不对财政支出进行调节,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支出虽然对经济当期的增长贡献不大,但却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在养老保险支出比例增加的形势下,地方政府是否会因此而减少教育投资比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以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教育的正外部性以及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地方政府的调控行为。结果显示养老保险支出对教育投资确实存在挤出效应,但对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挤出效应力度不同。教育的正外部性并没有较大的阻碍经济落后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地方政府考虑是否减小教育投资比例的主要因素,这也促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GDP、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价格、短期利率和劳动市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支出对GDP的效应较弱;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挤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性,而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更持久,但短期效果相对要小;税收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效应均为负向,在我国减税可以有效刺激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增加,尤其是对私人投资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支出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正向效应,税收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负向效应;政府支出对实际工资和失业率有负向效应,税收对失业率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薛襄稷 《时代金融》2009,(8X):32-34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国债的学者主要关注国债发行市场及其宏观影响,如国债的使用方向,适度规模研究,国债挤出效应及与财政货币政策关系等,而对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VaR-GARCH方法对国债二级市场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够对投资者在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上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贤 《时代金融》2013,(17):16-18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存在四个方面:需求效应、引致效应、挤出效应和供给效应,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数据,发现中国政府投资主要反映为需求效应,挤出效应并不存在,税收乘数削弱了投资乘数。又进而对比分析了1998~2007,2008~2012两轮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发现前一轮政府投资属于硬拽国民经济往前走,因而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后一轮的政府投资计划属于扶着国民经济往前走,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依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国债发行对企业债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筹的影响.发现国债发行存在着挤出效应,这个效应显著地体现在同债发行招标起始日的附近,国债发行主要对以AAA级企业债为代表的风险偏好相类似资金挤出效应最强.同时,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发行国债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PVAR模型的方法,通过构建公共投资强度、私人投资强度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指数,并采用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三大区域的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影响都不大;东部政府公共投资较大程度地挤出了私人投资;中部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入效应;西部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较大,从中可反映我国的区域投资结构仍不是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风险来源。本文选取2008-2019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债务指标,基于私人投资行业异质性和债务融资渠道差异,深入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挤出私人投资。分行业来看,债务对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非对称的影响效应,强挤出房地产投资,对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微弱的挤入效应。(2)分债务融资渠道来看,相对于地方政府公开债务,非公开市场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并且公开市场债务有利于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因此,后续应加强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继续优化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长三角地区,FDI远远大于社会资金的缺口,外资与内资在投资机会和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必然会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通过实证得出:FDI挤入挤出系数0.83,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部分替代了国内投资;国内总投资与上上期的外商直接投资成负相关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造成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一部分的中国自然也难逃厄运。我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启动了一项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计划。本文在一个纯理论的IS-LM模型中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并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推导出无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结合这两部分的计算,最终得到除去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并计算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王晓 《云南金融》2011,(4Z):77-7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一部分的中国自然也难逃厄运。我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启动了一项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计划。本文在一个纯理论的IS-LM模型中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并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推导出无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结合这两部分的计算,最终得到除去挤出效应的政府支出乘数。并计算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龙朝晖 《广东财政》2003,(12):68-69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和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税收、国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在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中,银行机构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国债交易额和价格指数以及我国M2的月度数据,对股票和国债投资的替代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和国债二者的投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一是金融产品创新给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交易所和银行间的国债交易市场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国债产生的规模扩大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与金融市场深度和政府对社保基金国债投资比例的限量监管等因素有关。利用2001至2009年的实证数据分析发现,在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下,如果社保基金大量投资国债,潜在的规模扩大效应将影响养老金系统性改革发挥改善未来年轻一代社会福利的作用。鉴于此,未来应当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和放松限量监管来避免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晓斐 《福建金融》2000,(10):34-35
一、积极的国债政策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从目前情况看,减税政策的实施缺乏应有的财力基础,也存在太大的下调余地,尚难产生明显的需求扩张效应。数据表明,虽然近年我国税收绝对额有较大增长,但占 GDP的份额却逐年下降,由 1986年的 20. 49%下降到 1998年的 10. 3%,财政支出捉襟见肘,普遍减税无疑会使本己困难重重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在此条件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的扩张手段就是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并合理安排政府公共投资支出,以加大政府拉动民…  相似文献   

20.
财政投资性支出是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专项基金、国债等财政性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城市维护、房屋修缮、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挖潜改造、科研开发等财政工程、项目性专项支出和用银行借贷进行政府项目工程支出的行为。财政投资性支出评审主要是对财政投资性支出行为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