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转移是上市公司为改善经营绩效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控制权转移之后能否有效改善公司业绩,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文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协议转让类控制权转移事件,以2006—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公司控制权转移前一年、当年及后三年的绩效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由于资源配置调整在短期内不能立即到位,控制权转移的积极效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随着资源优化和整合作用的逐渐发挥,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必然会显著提升,要使这种提升具有持久性,还需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行为并完善控制权转移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不断细化的阶段。研究者从单纯的财务指标研究扩展到以某一个角度为重点,同时控制重要影响变量的多角度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划分也更为详细,开辟了分类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方面,西方的研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不仅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被动关注,而且将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积极影响方面。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在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梳理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0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72家公司,在1999—2003年公司业绩均呈下降的趋势,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使公司业绩得到改善,公司监管缺失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加强公司监管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而放弃或忽视对公司的监管,只有在有效的公司监管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通过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公司经理层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弥补了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控制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部人控制",有效地抑制了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但当机构持股比例小,在公司治理中以"消极的股东"出现时,会对内部治理结构产生不良的影响,会造成盈余管理现象加重.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股权制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构投资者较低的投票成本,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竞争,通过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减少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吞与掠夺,提高企业的业绩.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效果还受到股权结构与法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国外理论和经验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积极监督者假设和暂时投资者假设两种观点,而国内在相关经验研究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我们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情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管理层持股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均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变量Tobin’Q值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控制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55.78%)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14.57%)。说明为了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的积极性,国家须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也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另外,利益趋同效应与掘壕自守效应的存在,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公司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就从现在仍存在的治理理念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公司控制权市场化方面实现股权多元化结构,从而最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整体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众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对于其它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2.
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绩效:理论及实证的国际观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管理者持股被认为是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但仍存在一些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虽然管理者持股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仍存在一些激烈的争论,使管理者持股问题成为经济理论界尤其是财务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以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最具有代表性。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建立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框架,并对我国的相关实践提供经验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美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的产生、发展及其作为股东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从而肯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需要、有利条件和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分析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特点的基础上,应着力探讨从立法和实践中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造有效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美、德、日、中四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指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特有的扭曲,提出了重塑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四性原则”:独立性、适应性、制衡性、效率性,遵循以上“四性原则”,相应设计了完善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2—2009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进程与公司代理成本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市场化进程都与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与市场化进程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方面存在替代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和市场化进程都对公司代理成本有长期影响。公司代理成本在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市场化进程影响公司绩效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将成为这一阶段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国企业是否能成功地走出去,并最终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关键取决于自身是否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平台.目前急需在治理结构方面进行规范,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公司治理中融资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当今最为典型的银企关系模式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银企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