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在二者活动中的联结作用;然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29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以及其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并基于地区差异性实证检验各地区金融市场在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方面的推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越是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其产业创新效率越为明显,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反,进一步表明低效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相关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在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均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动态模型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则具有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不同而有所不同;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直接效应大体一致,东、西部地区长期内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中部地区呈现负向抑制效应。应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期正向效应,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均衡发展,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格局上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趋势;在全国层面和东、中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促进效应,而在西部其影响微弱且效应为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特征,在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特征,在东部则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且不少省份已发展到产业集聚的拥挤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和门槛效应均存在空间分异性。最后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和政策优势独特,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形成了大型临海工业框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初见成效.然而,钦州市为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小,投入不足,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为此,要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在钦州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大载体建设力度,拓宽筹融资渠道,重视技术引进和应用,扶持企业科技机构,加强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总体部署以建设“大项目,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为重点.按照“三提高两加强”(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政策引导)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产业集聚,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效应,提出发展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因此,在建设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过程中,构建大庆生态城市是实现大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2年郑州与武汉、长沙、合肥、太原和南昌经济金融相关数据的比较,构建金融集聚综合衡量指标体系,对郑州金融集聚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价,得出结论:郑州金融集聚主要指标的绝对额处于中部省会城市中上游水平,但集中度处于中部省会城市的下游水平;相比于其他产业,郑州金融集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根据实证结论,认为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应做好金融产业规划、金融优惠政策制定、金融需求空白点发掘、金融集聚软环境创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多方向、多元化、产业集聚日益突出的特点。我国制造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业利润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低,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型人才匮乏,离岸外包发展落后等问题。面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走向国际的制造业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  相似文献   

10.
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省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信息产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不足,管理体制落后,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积极培育信息产业名牌产品,形成技术规模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业:优化信息产业发展软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健全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现象的分析 ,总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与竞争优势 ,近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产业区的小企业集群通过分工协作获得了与大企业相似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与意大利产业区企业集群相比,重庆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在集聚度、根植性和网络化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调整和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优化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软环境,促进特色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山东省滨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随即又提出要让高新技术产业在鲁北大地异军突起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了规划启动、产业群动、人才带动、机制引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排序评价,可以看出河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弱省市。与经济强省相比,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现实、产出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因此,河南应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竞争主体意识;加快体制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体系;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完善合作、开放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化、国际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人才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省加快对外开放的时期,我省的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载体,应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发区应抓住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企业,推进产业的集聚与整合;创新发展观念,丰富招商方式,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注重集约经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节约型开发区;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端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是推动苏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是引领苏州产业升级、推动苏州科技创新的源动力。苏州在高端人才集聚方面具有一定区域优势和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同时,苏州人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苏州要实现高端引领,在集聚高端人才方面要推陈出新,实行战略聚焦:加快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注重实施分类培训和重点培养;加快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基地;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浙中城市群有其特定的空间现状特征,其规模、出口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群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全国的产业链中地位不高。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应注重区域交通发展的驱动,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提升路径,城市群管理体制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城市群内软环境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积极引进外资,构筑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在人。惟有人才才是高新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最终支点,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高新技术人才,最缺的也是人才;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更是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 本期由上海科投同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施决兵先生撰写的专栏文章或许能给我们的读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武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存在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弱等问题,为促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必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制定适宜的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投资的区际比较及其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环境是影响地区投资的根本因素,而在构成投资环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中,投资软环境又是关键所在。因此。针对构成投资软环境的化、人才与科技教育、政策、体制和法律等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旨在通过加强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建设促进外资西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