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1月以来,中国信贷增长是一种超高超常增长,虽然在特定背景下有合理的成果,但在节奏、区间和质量上仍属于数量增长型,对其效应还需要从结构特点上作进一步分析。中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特定背景,按照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总政策,信贷超常增长也是必需的。现行信贷超高增长具有大趋动、大集中、大畸形、大追赶和大隐忧的属性,调整这些属性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信贷增长方式,即改革现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机制体制,调整信贷投向,完善信贷结构,调整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创造相应的信贷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3.
4.
当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可避免,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正一步步逼近我国。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立足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选择,从近期来看,要找准政府投资的切入点,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条,正确引导与促进国内消费;从中长期来看,要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有效发挥重要物资的储备功能,建立以公正、均富为导向的利民强国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清醒剂,引发人们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自2007年始于美国爆发的这次金融危机,是一次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国当然仍然是世界最强天的国家,但是其相对地位却显著下降,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战罗斯等国的崛起,使世界多元化或多极化的发展态势日趋加快。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历史主动性将显著增强。站在这一历史变迁的关头,审视中国经济,不由得引起我们多另面的深刻思考。以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发达国家产业经济走向,并就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论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2007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凸显了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一个宽广的历史视角对现有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反思,并基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隐忧,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十二五"时期亟需加快推进的若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国初年国内工业发展快速增长的原因,传统观点大多持外因说即认为是一战导致的市场真空,为国内工业发展腾出空间。真正的内因即当时的北洋政府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弱政府下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式所型构的激励结构与工业发展绩效的关联性被忽视。重新梳理并理清工业发展与政府作用之间的关联,不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且对当下的工业发展亦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体制危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制度是各国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但无论布雷顿森林体制还是牙买加体制都存在重大缺陷,以致世界各地金融风暴连连。该文剖析了国际金融体制危机的成因,指出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尚在,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对短期影响,人所共知,而产生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需要作深入分析,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在长期影响中,可以分为负面的影响和提供的机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1年的工业行业进口数据,对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进口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行业进口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全部行业来看,还是从资本密集型行业来看,进口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正效应;与此同时,进口专业化程度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U型曲线的关系,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越过了U型曲线的拐点,即中国处于进口专业化程度提升会促进行业经济增长的阶段。因此,中国要高度重视进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行业进口专业化程度,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次级债泡沫破裂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其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暴露了世界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酝酿的失衡状况。从这一点上来说,治理危机的根本路径实际上就是调整世界经济结构以使其重新达到均衡。但这个过程殊为不易,从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举措中可以发现,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单一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本文还对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机理以及各主要经济体政策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各经济体之间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业的三大主体——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其发展水平和实力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向全球演进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大背景下,作为外向度高、市场化强的中国旅游业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如何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和加大对旅游企业扶持力度4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并引致全球旅游业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增速下降。国际金融危机也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入境旅游市场进入了明显的萧条期,相关企业运营趋于困难。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入境旅游企业,相关企业应当加强内部调整,及时改变经营策略。为以后的入境旅游的恢复和振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危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形态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时代,以虚拟资本为存在方式下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金融资本扩张过程中,通过两个基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一是在货币领域,以美元符号化为基础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解脱了实物对资本的束缚,货币纯粹脱离开贵金属,虚拟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造成了全世界的虚拟经济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的依赖;二是在生产领域,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内安排产业结构,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中,造成了全世界在实体经济方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依赖。金融自由化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流动的纽带,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循环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一体系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场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模式。探讨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思考中国金融业的固有法律缺陷,对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减值方法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会计准则的许多问题,尤其将金融资产减值的实际损失法推到了世人舆论的风口浪尖。以此为宏观背景,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关于预期损失法可行性的信息征询以及《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及减值》(征求意见稿),本文首先分析了实际损失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的原因——亲经济周期性,接着阐述了预期损失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预期损失法与实际损失法的异同以及预期损失法应用举例.最后指出预期损失法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可能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并购与中国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并购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而言。它是一柄“双刃剑”,既为我们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分析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并购的原因与特点出发,对此次金融并购浪潮对我国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与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了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文章针对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