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推行“省管县”对县级财政经济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以及“地改市”的实行。各地纷纷推行“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唯浙江省把“省管县”体制延续下来。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浙江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吉林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将现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市级财政继续履行对县(市)财政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职能。如何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定,积极探索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是摆在政府、财政和基层央行国库部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这无疑是对地方政府“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一种肯定和回应。目前,改革还仅仅停留在减少财政层级的层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1月1日起,我省财政将在资金划拨方式上实行“省管县”,即省财政将财政拨款越过(地)市财政直接拨付到全省各县(市)。“省管县”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是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实行的“省管县”、“市管县”体制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财政部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中强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积极推行省对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6.
财政体制实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对县国库体制、职能定位及业务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财预[2010]443号),部署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县(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吉林省在2005年7月1日,就将原来实行的省管市、市管县(市)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市)的财政体制(简称“省管县财政体制”)。现在这一体制实行了7年,体制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效果如何?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级贫困县永寿县"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显示:(1)财政体制改革后县财政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主要得益于省级调拨收入大幅增长;(2)县级财政支出呈扩张趋势,对全县民生经济发展发挥了直接作用;(3)财政功能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4)财政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互补发展能力增强。本文还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全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列不包括港澳台和直辖市在内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的第25位,仅大于宁夏和海南。是全国国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从省会杭州到各市、县(市)的距离较其他省、自治区为近,省级政府的行政权力覆盖范围相对较大。同时。市  相似文献   

10.
“省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及县级政府行为的影响,对于评价其增长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省管县”改革虽然促进了吉林省县级财政收支总体规模的增长,但对各县财政收支的影响并不一致:以2005年“省管县”改革为分界点,各县财政收支表现为先降后升、先升后升、先降后降和先升后降四种变动趋势.“省管县”改革后,得以扩权的县级政府行为发生了变化,集中体现为县级政府之间为争夺稀缺资源而竞相增加财政支出的竞争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11.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超越“下管一级”传统行政规则,在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建立直接财政关系的财政体制。它是针对现行“省管市、市管县”的弊端而对地方财政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地管县”体制(在当时地区行署是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成为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析2000年以来的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财政"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机制,采用了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税收收入集权效应和土地房产财税收入的分权效应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中房地产业比重上升的作用机制是存在的。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财税制度设计,增强其科学性和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先后根据本省(区)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市),在财政体制方面实行了“省管县”。由此.对人民银行县级国库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其难以胜任经理县级国库业务。为此.笔者对县级国库业务如何适应“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省管县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是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地改市”的实行,市管县代之省管县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出发,在历经市管县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体制,省管县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15.
孙铭伟 《时代金融》2013,(24):68-69
进入省管县名单的荣成市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大背景下,地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连年持续增加,说明了财政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它的正效应不可否认,但这次财政体制的改革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行政体制的相应调整,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市级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以及市、县级政府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加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在“省市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实施的。建立“省管县”财政体制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上不去,城市经济也就会受到拖累,诸多社会矛盾就无法解决。而提出市财政对县财政指导的命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引起了广泛讨论,它被认为是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手段,但具体的实证证据却较为缺乏。基于湖北省的面板数据,采用PSM方法估计,使用OLS模型和FE模型作为参照,可以考察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县级财政解困的作用。结果表明,省管县比市管县的财政缺口率下降6.2个百分点。省管县改革减少了管理层级,使县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权力得到增强,对于改善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有利于解决县级财政困难。要使省管改革更有效地帮助县级财政解困,还必须重视相应配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黄奇 《财政监督》2013,(10):13-15
自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按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而营业税基本属于地方政府。然而随着我国“营改增”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1994年分税制改革局面将会受到影响.研究中央、地方财政体制调整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显突出。本文首要介绍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分析“营改增”全面推行对现行财政体制的影响.并根据“营改增”改革不同时期的要求,对我国财政体制调整方向和实施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