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香港报纸报道,近4年间外商拖欠我国货款近90亿美元。据调查,拖欠的外商有一半属于海外华人公司,被拖欠的我国企业大多是地方中小外贸公司。 近年来发现我外贸公司被外商拖欠货款的问题相当严重,包括对外承包工程款项在内,我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总额达89亿美元。据调查,其中有意欺诈款占60%,因产品质量或货期有争议导致不付款的占25%,严重管理失误的占10%,其他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排名连年上升,但同时,中国出口收入中,有不少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且未收回金额每年的同比增幅达到40-50%。在我国外贸企业全部逾期应收未收账款中,被拖欠一年以上的占30%,半年至一年的占30%,半年以内的占35%,我国被拖欠的货款不仅时间长,而且金额也不小。如何减少由此带来的贸易风险、加强收款安全已成为许多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督促出口企业安全、及时收汇,减少逾期未收汇数量,是当前出口收汇核销工作重点和难点。深圳市1994—1996年逾期未收汇情况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中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管理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共中国际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逾期货款不能收回,使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1991年-1994年间,我国各种涉外企业逾期收汇总额达69亿美元(包括对外工程承包款)。造成拖欠的表面原因似乎是企业行为失误所致,但深层次原因却是对国有资产的监控不严。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威胁企业收汇安全 2008年上半年中国某信用保险公司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963宗,金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美国报损案件202宗,同比增长31.2%,报损金额同比增长235.6%,占报损总金额的44.8%;拖欠案件占报损总金额的84%,买方拖欠已成为导致收汇风险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金田  董方 《商业研究》2005,(20):211-213
世界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高速、稳定的发展之后,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各国出口商之间的竞争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而且逐渐向依靠商业信用,有利于买方的交易方向发展,这在有利促进出口的同时,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收汇风险。仅2002年中国出口逾期未收汇金额就达到150亿美元,这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崇誉 《大经贸》2008,(3):74-76
联合国近几年的采购额连年攀升,2004年近70亿美元,2005年83.37亿美元,2006年94亿美元,2007年可望超百亿美元。但在联合国采购的订单中,中国企业所占的直接采购份额虽然每年有所增长,但在联合国采购总额中的占比却少得可怜,2004年约占0.51g,2005年占1.01%,2006年8870万美元,只占0.94%。一直在1%左右的范围内徘徊。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交易涉及的内容很复杂,各个环节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国内贸易要大得多.信用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它主要指外经贸活动中,由于国外进口商资信差,签订合同后,不能履约守信,致使出口商不能安全收汇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外客商拖欠我国各类外贸企业的欠款已近百亿美元,多数是因客户信用不好造成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商帐部前一时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估计,中国企业至少被外商拖欠了90亿美元帐款。该报告分析形成拖欠款的原因发现,有意欺诈中国企业的占65%;因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争议引起拖欠的占20%;国内企业因交易失当导致帐款不归的占10%;双方交易人员有私下行为之嫌使公司收不回帐的占5%。 被外商拖欠的90亿美元帐款,还能不能收回来,笔者颇为关心和忧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该公司积极履行经济补偿职责,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向企业支付赔款金额超过1.3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出口企业损失由海外商业风险导致,最主要损因为海外买家拖欠,由此导致的赔款约占全部赔款金额的76%,其他导致出口企业受损的商业风险还包括:买方拒收、买方破产、开证行拖欠和开证行拒绝承兑.此外,还有近10%的企业损失由汇兑限制等海外政治风险导致.出口信用保险的赔款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出口收汇的管理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要确保安全、及时地收回出口商品货款(收汇),防止外汇流失。笔者认为在出口收汇中,应实行以下管理:(一)择优选择出口收汇方式。以信用证方式出口收汇是最安全、最及时的收汇方式。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货款结算,大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了确保“及时”、“安全”收汇,企业必须落实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其具体要求:1.企业内部主管信用证的部门,在收到通知行送来的信用证正本以后,应加强保管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对分批装运出口以及可循环使用的信用证,要注意做好登记或批注工作,防止发生有证不用任其失效,或逾期、超额发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1994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22.1万多个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外商协议金额为2990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近92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投资总量已较大,每年吸收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从1979—1993年15年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已达618.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包括外债)总额1337.9亿美元的44.9%。在我国外资结构中比重近半。据初步统计,1994年外商直接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3月,上海兰生集团出口再创辉煌,据海关统计,出口额为2857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27%。其中,兰生股份、轻工、医保等下属公司出口增值均在千万美元上下,五矿、大宇、包装等下属公司同比增长1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江苏的开放型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近五年来的迅速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的最大特色和第一推动力。从2002年至2007年,江苏的对外贸易翻了两番,进出口总额从703亿美元增长到近3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5年超百亿美元,累计实际到帐外资预计可达1600亿美元,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工贸结合的进出口公司在我们广东省出现,只有一、两年的历史,但它在一些部门已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省盐业进出口公司,成立仅几个月,就增加了出口品种,开拓了新的市场。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在去年广东口岸出口收汇6,051万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47.59%,比工贸结合前的1978年增长了1.85倍;其中本省货源收汇4,300万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倍,比1978年增长了5.9倍。省冶金进出口公司,去年代理出口收汇5,418万美元,其中本省长线产品1,733万美元,超额完成计划的70%。实践证明,工贸结合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一种可行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8.
《经贸世界》2005,(5):35-39
虽然传说中的“直销法”迟迟未见踪影.但是并不能阻止直销模式在中国的火热程度,有消息指出,目前业界有近3,000家以上企业在采用直销模式经营、而在这些企业中,除开众所周知的几十家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占了近92%左右。业界观察人士认为.此92%的中小企业多为近一年到半年时间组建发展起来的.而据记者调查.他们中有90%以上所采用的奖金制度为改良双轨制……改良双轨制究竟有何魅力,能引无数中小企业为之折腰?同时.改良双轨是否经得起市场的残酷考验?在未来中国立法之后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10,(17):112-112
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信保”)向浙江省嘉兴、湖州等地7家家具出口企业支付了约1100万美元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这几家企业因美国买家C公司拖欠引起的收汇损失得以弥补,这是中国信保成立以来在浙江省单个海外买家项下最大金额的赔款。  相似文献   

20.
1-2月,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35.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9.83%。其中出口额首次超过百亿美元,达1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52.9%,比去年同期净增39.4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4.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