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原因和调控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人均GDP为基本评价指标,运用衡量区域经济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以及从1997-2003年差异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经济差异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贸易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分析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取决于贸易对贸易国的资本化作用,当贸易推动了该国资本化进程时,贸易就提高该国人均资本、人均产出以及人均消赍,反之,贸易就可能对经济增长、消费和资本积累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经济转型归根结底是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即核心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推动者,企业家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以煤炭资源大省山西为例,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提升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计算了1995~2009年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量增长迅速,期间又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3年碳排放量小幅波动阶段,2003~2009年碳排放量快速增长阶段.接着对长江三角洲人均碳排放、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弹性为0.4868,人均能源消耗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弹性为0.7658;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原因,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原因,碳排放是能源消耗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江三角洲节能减排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体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引导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等.  相似文献   

6.
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测度的福建省各市间经济差异在1978~2009年期间表现出发散的趋势.通过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方差的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的主要原因,而就业率差异的变化虽对σ趋同出现与否有影响,但相关性不大;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又由投资效率差异和资本密集度差异共同决定;投资效率、资本密集度、就业率以及它们的协方差共同作用,决定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信息》2013,(9):10-10
在县级城市富裕程度方面,长三角无疑是做得最好的区域。本刊将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城市富有程度的核心指标来编制排行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江苏、浙江两地以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中脱颖而出。在本次榜单中,浙江、江苏各占五席,而广东与福建的县级市无一上榜。过去几年来,广东、福建地区一些经济发达的县被合并为区,目前两地最富有的县级市是福清,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704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贷款是人均产出的原因.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证实,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为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应该采取区域金融政策缩小区域间金融资源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效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还是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解释,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利用2005~2010年相关各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人均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中部区域的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西部地区的人均GDP、能源效率、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分别是人均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中部地区的人均GDP、能源效率分别是人均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且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量具有双向格兰杰原因。从协整关系看,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区域经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以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993~2013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地区GDP、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变化情况。文章基于1993~2012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JJ多变量协整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东部5省市技术创新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东部五省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相似文献   

12.
赵芳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8):109-112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拱迷,本文选取吉林省1990~2006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计量模型,并据此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GDP与人均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及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主要环境指标的模型曲线呈现"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N"型特征.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而人均废气及固体废物产生量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研究了营商环境、 企业家精神对实体企业绩效的影响,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本文基于 2008~2017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 构建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 (1) 营商环境的完善对实体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营商环境逐渐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实体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 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发展存在异质性, 非国有企业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3) 本文为解释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这一现象进行门槛检验, 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对于营商环境变化应对不够迅速是导致异质性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资本结构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研究知识资本存量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知识资本分为区域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顾客资本和市场资本.国内外实例充分说明,要加大区域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顾客资本和市场资本的投入,通过知识资本存量结构的二维或者多维转化途径来提高区域知识资本存量,以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1993~2012年29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将我国的能源———经济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平稳发展H区、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四大发展区域。针对四大区域,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各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平稳发展H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家已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舞台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现代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素质和战略经营观呢?一、现代企业家的精神素质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需要,领导市场发展潮流,是衡量具备现代企业家基本条件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家应具备这样几种精神。——“称霸”市场精神。现代企业家要有宏伟目标,要有五大志,创一流、干一番大事业的气魄和胆量。称霸于市场,称雄于世界,应当成为企业家的刻意企求。战后,日本企业之所以称雄于世,就…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中,稳定的社会结构是经济健康增长的前提,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在社会流动的视角下考察了社会结构的构成及不同阶层的行为特征.从而构筑了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在市场参与者主动、积极的创造作用下,外部性不断得到内在化,交易费用得以降低,分工和专业化得到深化,经济增长作为结果而发生。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转向社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此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是我国指导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 在当前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 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切入口, 对其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对1999~2017年中国29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发现, 中部崛起并未有效推动中部地区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作用不显著。在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观念指引下, 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大幅度提高, 挤压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空间, 政策效应没有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刘光明同志所著《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一书,1997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后又于1999年2月第二次印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理论已引起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书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紧扣时代脉搏。该书指出,当今社会经济需求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文化导向是逐渐地由原来的注重经济价值、物质消费为中心转移到以心理、审美、伦理等精神价值为中心,即转变为力求满足永无止境的各种精神需求的经济。企业家只有主动地融入到未来发展的这个主流,顺应这个时代脉搏,去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11~2020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城市层面数据,构建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家精神特征越明显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作用越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因企业规模、所有权属性、所处行业和所在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应,推动创新型经济增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