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沅涛 《特区经济》2005,(10):95-96
一、市场整合的必经之路 深圳市的道路运输行业从10年前的暴利时代到今天的微利时代,其发展正是证实的经济学的观点:当毛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将会引来很多竞争者的加入,这将使竞争加剧,从而减少利润,最终使利润合理化。道路运输作为一个入围门槛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必然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这将会吸引很多民营企业主的加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阐明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系来分析非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不能只将所考察市场的假设条件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简单地进行对比,而要对所考察的市场进行具体分析.注意到市场假定条件之间关系可能的变异性.通过比照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均衡分析。在分析具体的市场均衡问题时,有必要适当拓展假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垄断市场(不完全垄断市场),并阐述了不完全垄断市场价格运动的特点。笔者认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ltet Hypothesis,以下称EMH)解释的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经济现象,在不完全垄断市场中,EMH的解释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股票市场属于不完全垄断市场,即股票的发行和已上市企业的配股、增发是在只存在一个供给者的背景下实现的,而股票交易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因此,EMH在股票市场这种既存在垄断因素又存在竞争因素的市场申的有效性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王勤淮现实市场结构既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垄断的,而是竞争与垄断的混合结构,即不完全竞争结构。服务贸易尤其是金融服务贸易的不完全竞争现象要比其他行为严重得多,本文将通过分析金融服务国际竞争的市场壁垒与市场准入互惠...  相似文献   

5.
对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是完全自给论,强调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必须做到完全自给,一个国家应该如此,省市也应如此,这一观点甚至要求每个市地、县都能自产自给。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应该同等地遵...  相似文献   

6.
票据市场持续动力何在?市场的更迭事实上取决于主导市场供求要素的演变。票据市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的流动资金信贷市场,又以何种速度向新兴市场演变,完全取决于票据市场的各种优势能否持续。主导我国票据市场启动和发展的竞争要素大致有三个:一是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达成的均衡水平;二是担保要求的灵活度以及随之降低的费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金旭毅 《浙江经济》2005,(14):41-43
浙江区域经济具有两个显著的亮点:一是遍布城乡的专业市场体系;二是生机勃勃的区域特色产业。当“浙江现象”逐步成为经济学者关注对象的时候,对专业市场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一般的研究将专业市场默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典型案例,往往忽视对其市场结构的探讨。本文笔者则尝试突破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框架,考察专业市场中厂商的价格行为即广义“价格卡特尔”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孙思磊 《现代乡镇》2009,(12):37-38
改革中的农村金融市场即将进入一个加速扩容的时期,竞争必然加剧。但认为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可能会给公众存款的安全性带来威胁,这是一种偏见,只要监管到位,民营资本完全有能力将银行经营好。  相似文献   

9.
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对探讨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不是"梅森-贝恩范式"主张的由市场结构等因素所外生,也不完全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点"、"企业能力理论"所倡导的由企业内资源、能力所内生的.通过逐层剥离笼罩在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外围因素,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知识,并试图为构筑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微软辩护     
我们知道,“完全竞争”的状态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无力影响市场价格;二,每个厂商的产品均无任何差异、可以完全互相替代;三,厂商无须任何成本就可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四,市场信息完全畅通,每个人都是完全知情者。 要满足这四点,才算“理想状态下的完全竞争”。在这样的状态下,单个厂商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成交的价格,他们是完全被动的,因此叫做“价格接受者”。  相似文献   

11.
钟滨  徐敏  李文泽 《改革与开放》2011,(24):105+107
<正>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供需要求在市场上表现得直接而充分,它们又不断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起到了调节供需的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情形更为多见。所以虽然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下,分析了在职培训的投资与收益,其结论是:特殊培训由企业支付费用,而一般培训应当由员工自己付费。然而,在现实的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企业将如何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在职培训的投资与收益呢?本文根据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对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在职培训的分析进行修正,从而为企业培训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闫雪晶  王金菊 《特区经济》2005,(11):343-344
关于价值类型的种类,理论界观点很多,代表性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将价值类型分为现行市价、重置成本、收益现值和清算价格,这是我国理论界关于价值类型的比较早的具有代表『生观点。另一种观点则是根据《国际评估准则》总结归纳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这种观点成为目前评估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这种关于价值类型划分的观点经常遭到质疑,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家族式企业的角度出发,一些学者对家族式企业的债务融资和由此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家族企业的存在的隐蔽的双向资金流动角度出发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第二种观点则从信用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本文的研究相对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在以下方面作了改进:一是将第一种观点中的双向资金流动问题模型化为“道德风险”,在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进行探讨;其二,对第二种观点中的信用概念作了扩展,引入了声誉这个概念,通过构造信号一声誉模型研究不良贷款的另一种生成机理;其三,本文还引入了信贷市场这样一个概念,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来探讨声誉好的企业和声誉不好的家族式企业会相互影响,最终可能形成不同的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15.
赵晓 《宁波经济》2001,(9):31-32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讨论中,一直存在着“竞争度”的争论,并出现了“控”,“放”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两种不同观点又导出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一种主张放开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产业的限制,通过完全竞争决出胜者,与外国公司相抗衡,另一种主张“扶优扶强”,以一汽,二汽,上汽这“三巨头”为旗舰组建国家队与外人抗衡,为此要限制“散小”的民营企业进入。“放”派的主张就好比是“比武”的想法,而“控”方的主张就好比是“选美”。  相似文献   

16.
杨枢立 《发展》2001,(11):7-8
垄断是自由竞争嬗变的结果在市场运行机制中,“垄断”或者是独占与“竞争”即自由竞争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初期所适用的重要的“经济模式”。“自由竞争”——即“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式”,不仅意味着市场完全通过“自我调节”机制而向良性方向发展,不需要任何“国家行为”或者“政府行为”对其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而且这种“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式”遵循的是一种与“人为秩序”相对立的“自然秩序”,它不是靠多种干涉性措施和通过建立只对某一部分人有利的“特惠制度”来实现自己的运行的,否则便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一、SCP范式中的市场--战略--绩效逻辑 众所周知,新古典经济学在完全同质和完全竞争假设下,无法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问题.产业组织学家贝恩(J.S.Bain,1956,1959)和梅森(E.S.Mason,1957)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假设下重新分析了产业市场中企业问绩效的差异问题.他们通过对产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方式及其竞争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实证研究,认为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以及相应的市场行为.这就是著名的SCP范式(又称贝恩--梅森范式).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非完全竞争选择与价格机制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非完全竞争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与市场均衡问题。证明了由于市场非完全的机理因素,当经济行为处于对偶性选择时价格机制并不能实现市场均衡。价格调整与商品的替代性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商品之间的充分替代性所产生的价格相关性和商品之间的价格灵活性相矛盾。本文说明,现实经济非均衡问题不仅有价格体系的机制原因,也有更深刻的机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无需做广告。在不完全市场结构条件下,企业广告是凸现自己产品“与众不同”的重要手段。本对一定时段酒业企业广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说明旅行是强有力的营销手段,但不是的制胜法宝。企业制定广告战略,博弈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为企业营销管理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但它仍不足以创造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网络市场本身的发展面临制约因素:1、网上业务领域有其局限性;2、硬件设施发展滞后;3、网上贸易的安全问题尚未解决;二是与市场主体相关:1、市场主体既有的品牌价值决定了其地位的不平等;2、各市场主体利用网络市场优势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