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苟仲武 《发展》2008,(8):26-27
一、现状 中药材在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已有几千年的栽育史,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产量高,仅栽培品种就有70余种,其中大黄、川柴胡等7个品种已被列入省级“陇货精品”行列。为了切实加大药材产业开发力度,2003年,在蒋庄村建成了马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努力发展,园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线]商机     
《中国经贸》2013,(17):86-87
陇药:大资源期待大产业 《甘肃日报》日前报道,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现有药用资源品种1527种,每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6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40亿元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甘肃陇药一直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经济总量小、标准化水平不高、新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以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实施中药材开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全县共种植中药材8万亩,其中黄姜0.85万亩。在药材开发中,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全县已建立象五强溪镇五子山林场,关家村麻子溪药场那样连片药材基地30个,面积达4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黄姜,银杏,黄柏,杜仲,厚朴,茯苓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县。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格局特别是在就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成市场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却是产业发展的弱省,"陇药"生产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呈现"弱、小、散"的局面,是典型的中小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融资面临困境,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问卷、实地走访及相关资料的查询等方式进行研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甘肃省"陇药"中小企业现阶段资金需求特征、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特点、"陇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解决"陇药"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提高甘肃省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将抚州独有的"旴江医学""建昌药帮"中医药传统资源与抚州的生态、文化和政策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中药材种植业和中医事业融合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美好需求、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推动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就抚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强化引导、多元投入,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强化品质提升,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强化品牌效益,推进中药材种植市场化;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扶持中药材种植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份规划、文件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四川省绵阳市作为麦冬、附子等传统中药材的道地产区及主产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多重优势。本文在分析绵阳市中药材产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为推进绵阳中药材产业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需求,延长产业链并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绵阳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陇药"产业作为甘肃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国家和甘肃省一系列产业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为"陇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促进"陇药"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金融政策,并结合"陇药"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作为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河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陇西建设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市场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永平 《发展》2008,(4):65-66
中药材产业是甘肃陇西县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陇西已成为西北最大的地产中药材集散地,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仓贮库、中药材期货市场在陇西已悄然形成。基于这些实际和中药材的期货特点,笔者就在陇西建设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市场进行了现实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此举有助于推动中药材期货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特色产业撬动民间和国外金融资本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奠定了基础。全省共有中草药资源1527种,其中植物类1270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在一个省区内拥有如此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在全国实属少见,引起中药材学界的极大关注。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形成强辐射、寒冷、干旱、缺氧的自然资源,使境内生产的不少中草药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能抵抗众多逆境条件下的疾病,或医治疑难杂症,这是其它地方同种药用植物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而这种无可替代性则为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随中药材市场的上扬以及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家栽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4万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全国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最大的省份,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别是甘肃中南部地区的农业新增长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进行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的深度研发,已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王巍 《发展》2009,(12):72-73
近些年,甘常省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利用比较优势战略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的招关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SWOT分析法和五种竞争力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营造高效有序的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秋中药材价格普遍大涨,众多品种创历史最高记录,2010年春季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中药材产量及规模位于国内市场前列,中药材出口产业具有要素禀赋优势及区位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出口,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对外贸易量。对甘肃省中药材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标准化生产、中药材产品创新、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及培养科研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优化中药材出口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中药材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多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吴俊山  王林 《发展》2005,(3):44-45
甘肃是中药材大省,有历史悠久的中药材文化,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是我国四大药区之一。甘肃地处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有多种生态类型。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上呈现出覆  相似文献   

15.
建设“百里厚朴长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瑞满 《老区建设》2009,(17):44-45
2008年下半年以来,湖北恩施州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州老促会)和恩施、宣恩、鹤峰三县市老促会,会同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州药办、县(市)林业局、扶贫办等单位,在恩施至鹤峰公路沿线(以下简称恩鹤线)大力发展紫油厚朴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下半年整个中药材市场行情及交易量变化的情况,列出2008年发展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供各地药农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西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环境,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种植效益日益显著。本文结合陇西县实际情况,从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企业竞争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的竞争不再单单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逐渐变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构建、完善中药材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了解中药材产业链的运行绩效,判断其发展的状况,面临短板,以更好的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结合中药材产业的具体情况和产业链的特点,提出了中药材产业链运行绩效的LBCT测度指标体系,其中L、B、C、T分别是指中药材产业链的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厚度(Thickness)。  相似文献   

19.
甘肃康乐县适应种植蚕豆、中药材、油菜等经济作物,康乐县供销社重点扶持这三个支柱产业发展,收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在阐述运用区位商方法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检验,证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存在产业集群现的,为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