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经济论坛》2001,(19):18-19
1997年12月高德哈伯在《连线》杂志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认为伴随着信息流动,有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也在网络空间流动,这种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才是网络经济的本质。在发表这篇论文之前,高德哈伯已经在这一领域研究和探索了十多年,他得出结论:注意力有它自己的行为方式、动力学原理和因果关系,以注意力为基础的经济与我们熟知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不同。我们都知道,从技术上说信息和它的流动是可以用简单的电子装置进行准确测量和计算的。高德哈伯认为,与技术上的信息处理过程相比,注意力更为神秘,它仅…  相似文献   

2.
试论传媒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陶然 《经济师》2009,(2):75-76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以及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原有的传统经济理论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媒体经营发展的需要,进而新的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众媒体力求寻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这些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都正确仍然值得商榷。在传媒逐渐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目前较受关注的是这么两个概念:“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针对这两个概念国内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基于网络的注意力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注意力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体,营造了一种新兴的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观念及市场的价值分配.而基于网络的注意力经济,将以全新的方式要求未来网络资本市场,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发展战略的变革.本文主要是从注意力经济的出现,引申分析了网络对注意力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注意力经济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经济”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信息量骤增的现代社会 ,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重要的商业资源 ,它的出现 ,对风起云涌的网络营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营销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以获取消费者的注意为前提 ,以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经济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注意力经济的发展由来和其基本特点,并就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注意力,如何获取注意力和如何将注意力转化为经济价值作出讨论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告与注意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源于迈德尔·戈德海伯199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因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以高度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网络经济。一方面,网络空间的信息剧增,且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网络本身的局限性,使网上漫游成为一种类拟“摸瞎子”的游戏。在这种背景下,注意力便成了“虚拟经济的硬通货”,衡量一个网站价值大小的硬指标,不是网站拥有或能够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而是网站的被访问量,即有多少人,花多少时间关注网站提供的信息。因而,戈德海伯指出,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可能再谈“注意力”的经济价值似乎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力。本文小议注意力经济的理论支持并探讨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注意力经济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社会中,面对浩瀚如烟的信息,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他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即个人关注的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度。对每个人来说…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需求理论视角对“注意力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需求理论是经济,管理等科学及其实践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来,本文从人类需求理论出发,对当前网络经济中“注意力经济”观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于网络经济发展的误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网络经济本质及其发展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注意力经济是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经济现象。社会商业行为对注意力的需求为网络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注意力经济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网络广告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新经济的特点出发,明确指出新经济“新”就新在它已经不是依赖于传统的资源,而主要是利用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提出了新经济与注意力资源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注意力经济与县域经济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当今信息过剩的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形成一种商业价值,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经济上,注意力往往又会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在这一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差异化营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营销利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学军  李洁 《经济论坛》2005,(21):94-96
一、注意力经济时代呼唤差异化营销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从“信息时代”跨入了“注意力时代”。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排山倒海般涌入人们的视线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着。然而受生理与心理本身所局限,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资讯的供给已超过了个人本身之需求,已经使人有些眼花缭乱,产生感官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下降、淡化。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注意力”已经变成了稀有而珍贵的资源,如何支配一个人的注意力,如何防止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凝聚大众注意力,如何使注意力发挥最大效应等课题,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领域——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4.
既有文献基于交叉网络效应认为平台经济容易形成高度的垄断,无法解释平台企业激烈竞争的特征性事实。本文通过引入用户注意力因素,提出交叉网络效应的作用基础是用户流量,而非用户数量,并分析用户注意力分配对平台企业市场竞争的作用机制。在基于用户流量的交叉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平台经济尽管呈现出规模效应,但仍然是高度可竞争性经济。当用户规模给定时,随着注意力网络效应的增加,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平台企业最优定价和利润水平不断趋向于完全竞争的情形。而当用户规模可以快速增加时,则竞争程度会下降。这些发现能够很好地解释平台经济规模收益和竞争性并存的特征性事实,为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平衡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燕  赵志强  邢梅 《经济论坛》2006,(22):105-106
一、注意力经济时代下,体育明星代言成为企业培育品牌的新宠儿所谓“注意力经济”指的就是在网络时代,产品、信息的提供者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和信息必须千方百计获取和保持消费者的注意力的一种经济态势。其重要特征是产品过剩而注意力稀缺,核心是获取和保持更多的注意力。当今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信息需要消耗什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它会消耗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现代社会过多的资讯压力,已经超过了人们注意力的负荷,引发了“注意力匮乏”的问题。当资讯的供…  相似文献   

16.
张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280-281
目前,大众媒体对女性形象大肆地夸饰和扭曲,已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为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女性形象在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被严重地符号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在市场经济的商业化运作中,利用注意力经济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女性仍然处于“第二性”地位,媒体的视角也代表了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主体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来,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络红人和网络直播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Papi酱下线整改,再有其所谓第一单贴片广告卖出2200万元令人咋舌的高价.那么,究竟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它来自何方?存在哪些问题?对电视购物的主播会带来何种影响?本文就此从对比电视购物主播以及网络主播的角度做了概要梳理与分析了"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零资源经济",但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出,这种资源要素的重组和再分配依然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大量破坏上,表明中国区域经济要实现真正的"零资源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是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自然资源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且做出相应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市场定位与注意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定位的目的和注意力对市场定位的影响,阐述注意力的含义及个体注意力形成的原因。提出企业市场定位要和目标顾客的传统知识体系连结融合,要有计划耐心地对目标顾客进行企业产品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